2014年9月23日,为期一天的联合国气候峰会在纽约闭幕。在本次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强调“所有”国家承担不加区别的责任,发展中国家则要求维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比2005年下降40%—50%,且这一承诺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材料不能说明在气候问题上( )
A.国家间存在不同的利益 |
B.国家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 |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 |
D.国家间的冲突代替了合作 |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得到的 |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2010年8月7日,甘肃省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面对罕见的自然灾害,有的同学说“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你认为这一观点
A.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
B.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
C.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天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
D.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 |
B.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
C.量变是不可缺少的,质变是可有可无的 |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说明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
B.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 |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下列与此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C.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D.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