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你可以靠思想上的隔音器隔绝喧闹声。(罗斯)
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的人却硬要世界适应自己。(萧伯纳)
完全理智的心,恰是一柄全是锋刃的刀,它叫使用它的人手上流血。(泰戈尔)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浪漫”是一个过去式。上个世纪的80年代,年轻人以读诗,写诗为风尚,白衣飘飘的年代处处洋溢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情怀,而现如今,这份浪漫早已成为了奢侈品。
有人说浪漫其实很简单。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在柴米油盐中牵着你的手慢慢老。
有人说浪漫其实不简单。花前月下的小资只是一种“伪浪漫”,真正的浪漫需要“虽千万人,我往矣”的勇气。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浪漫”有怎样的体会或见解?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991年,王朔在《动物凶猛》中写道:“我羡慕那些来自乡村的人,在他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乡,尽管这故乡其实可能是个贫困凋敝毫无诗意的僻壤,但只要他们乐意,便可以尽情地遐想自己丢失殆尽的某些东西仍可靠地寄存在那个一无所知的故乡,从而自我原宥和自我慰藉。”
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说:“家是俄语,不再是俄罗斯。”
作家老猫写了《我的故乡在1980》形容“我的故乡是一个气场”。
德国诗人里尔克说:“倘若我假装已在其他什么地方找到了家园和故乡,那就是不忠诚。我不能有小屋,不能安居,我要做的就是漫游和等待。”
如今,无数个乡村企图变成城市,而无数个城市又在不断的重建中变得面目一致。过去,故乡是一种地理情怀;如今,故乡更多的像一个灵魂的寄存处。故乡在不断的拆迁与重建中沦陷,故乡亦在不同的介质中重生。有人最终于故乡中得到安宁,有人终身寻找始终唱着游子吟。
联系并思考以上材料,结合你的人生体验,请以“故乡,”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以议论的形式抒写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包括你眼中看到的事实或者你从阅读中得到的间接经验,也可以以记叙的形式写下你的相关经历以及你的思考。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请以“责任”为题写一篇作文。
可以记叙事情,可以发表看法,不得抄袭,不得套作,800字以上。
阅读下面的短诗,按要求作文。
泥土
鲁藜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看法?你愿意做“珍珠”还是“泥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发表自己的见解,题目自拟。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4年3月2日,第8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由《为奴十二年》夺得。一时间,跟这部影片有关的事物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一名Twitter用户在搜寻《为奴十二年》信息的时候,偶然在《纽约时报》档案中发现其曾在1853年1月20日发表过一篇讲述小说主角诺瑟普故事的文章,这位细心的用户发现,文章中的诺瑟普的名字拼写是“Northrop”,而文章标题则是Northrup。 消息传开,《纽约时报》管理层也在网上看到了这个错误,在进行查对后,3月4日专门在《纽约时报》上刊登了一篇更正声明文章,文中讲述了这个错误,并对这个错误向公众致歉,向发现者表示感谢。时隔161年之久,按说《纽约时报》大可不必这么做。
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明确立意。②题目自拟,写成议论文。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