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完成1~2题。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䁔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一直与我们同在。

1.

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60字内。

2.

仿照"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写一句歌词,注意押韵。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2.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3.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1~2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

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王维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1.

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A. 一联 B. 两联 C. 三联 D. 四联
2.

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用典贴切,反映了诗人的精神追求。
B. 颔联流露出诗人因家贫待客不周的歉意。
C. 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D. 全诗的语言清晰流畅,不见雕琢的痕迹。
3.

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

1.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