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认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主张“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其意图是
A.彻底否定“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观念 |
B.完善“中体西用”思想以维护传统体制 |
C.以“中西会通”否定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
D.以“中西会通”传播西方近代政治思想 |
宋明理学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表现为 ( )
①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 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③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④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发展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大一统”思想 |
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
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 |
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 |
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
③社会阶级矛盾尖锐④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③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朱熹)
④“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黄宗羲)这一发展进程反映了
A.仁政思想得到发展 | B.思想体系日趋完善 |
C.社会矛盾走向缓和 | D.君主专制逐渐强化 |
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 B.“知行合一” | C.“格物致知” | D.“致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