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
A.阶级立场不同 | B.政治主张的分歧 |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 D.社会性质的差异 |
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分别是指()
年代 |
全民 |
集体 |
公私合营 |
私营 |
个体手工业 |
开始年 |
41.5 |
3.2 |
4 |
30.7 |
20.6 |
结束年 |
54.5 |
17.1 |
27.2 |
0.04 |
1.16 |
A.1946、1949 B.1952、1956
C.1966、1976D.1978、1982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 | B.组织了人民公社 |
C.发动了“大跃进” | D.实施了“一五”计划 |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
B.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
C.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
D.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
下图漫画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某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该画反映的是()
A.中国抗战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
B.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C.美国国民经济遭受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冲击 |
D.大危机之下的世界经济状况 |
俄国历史上某时期出现“农民生产的粮食比通常少了……新政府则要求农民定期交纳,并要求工会派出军队到农村以武力采办粮食。”这一时期应是()
A.农奴制改革时期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
C.新经济政策时期 | D.苏联解体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