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的发明对西方的科技具有重大影响 |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
C.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
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
“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那么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呢?重点应该放在大仁政上。现在,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体现了“一五”计划的特点 |
B.新中国以“仁政”为立国根本 |
C.中国工业化正式起步 |
D.这是对新中国生产关系的调整 |
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
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政府具备的功能越来越多,许多新的官僚机构涌现了出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技术统治”,因为这些官员接受过专门的工程或者经济管理训练。以下关于“技术统治”的正确认识是( )
A.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普遍出现“技术统治” |
B.“技术统治”造就了一系列福利国家的出现 |
C.“技术统治”适应了国家对经济调控的需要 |
D.“技术统治”可以有效避免新的经济危机 |
下图为某网站介绍当前欧洲经济形势文章的配图(图中文字有超前消费、债务危机、高福利)。该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最有可能是( )
A.当前欧洲各国政府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
B.超前消费是解决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
C.欧洲国家债务危机需要国际社会化解 |
D.福利国家所造成的种种弊端日益显露 |
美国总统胡佛在经济危机来临后这样考量说:“……我们的银行家和准备金体系确保了这个国家渡过信贷风暴而没有任何损失。在商业中,我们只要考虑了维持工资率、分配就业和加速大规模建设。政府扩大了公共建设,为农业提供了信贷,同时又限制了移民。这些措施维持了较高程度的消费,而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只有这样,这些措施才能阻止大范围失业的发生。”下列评论不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经济崩溃的原因之一是向商业借款人提供的信贷太少 |
B.联邦储备系统是增强经济稳定的重要工具 |
C.公共建设成为解决经济萧条的有力手段 |
D.政府应系统强力干预,控制劳动者工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