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这句话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什么思想
| A.社会契约 | B.天赋人权 |
| C.三权分立 | D.主权在民 |
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
| 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 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 |
| 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 D.由议政大臣会议共议 |
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 A.①② | B.①③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史载:嘉庆十年,御史何元琅上《请酌改军机处名目》折,称“军机处承办一切事务,与兵部之专 司戍政者不同……似应更改名目,以纪偃(停止)武之隆”。此事反映了军机处
| A.与兵部的职能相互重叠 | B.已演变为一个综合政务机构 |
| C.其地位特殊引起朝臣不满 | D.已成为国家最高军事机关 |
《新五代史·安重荣传》记载 :(安重荣)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为避免这种历史现象的重现,宋太祖赵匡胤采取了
| A.在地方行政区之上设立监察区 |
| B.设立枢密使、三司使等官职分化相权 |
| C.实行将兵法,禁军由皇帝指挥 |
| D.从财、权、兵各个方面弱化将领权力 |
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 )
| A.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 | B.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 |
| C.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 | D.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