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20世纪上半期两次世界大战的分析中,相同的是( )
①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②美国在战争初期大发战争财
③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高潮的出现
④中国在战后或战争后期成为强国肮脏交易的砝码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有学者认为,1954年不仅是新中国的法治年,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年。下列选项能为“外交年”之说提供依据的是
| A.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C.在万隆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文中“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不包括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 B.欧洲共同体形成 |
| C.日本崛起 | D.华约组织建立 |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
|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
|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
|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
|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
《和平法令》宣布:“本政府认为,……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文中“本政府”是指
| A.1861年改革后的沙俄政府 | B.二月革命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 C.二月革命后的工兵代表苏维埃 | D.十月革命后的工农苏维埃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