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
| C.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 |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
|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
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 货物 |
单位 |
1843年税率 |
1858年税率 |
| 棉花 |
担 |
6. 54% |
5. 72% |
| 印花布 |
匹 |
14. 25% |
4. 98% |
| 棉纱 |
担 |
6. 94% |
4. 86% |
这一现象造成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下图是某一年的《西方各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图示》,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现图中状况的主要背景是(单位:10亿美元)
| A.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环境相对稳定 |
|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开始复苏 |
| C.欧共体形成,与美、日经济三足鼎立 |
| D.勃列日涅夫改革,苏联经济陷入困境 |
英国学者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重新定义为“长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
| B.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直接冲突 |
| D.“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据图,1830年以后英国的平均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 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
| B.商人在世界各地赚取丰厚利润 |
| C.工人收入总量的增长拉升了平均收入 |
| D.经济危机导致通货膨胀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