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学校在如图所示地区于北京时间9:28举行运动会。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在长跑比赛中当某运动员位于跑道上P点且身影朝向如图所示时,运动会已进行了( )
A.4时22分钟 | B.4时12分钟 |
C.3时22分钟 | D.3时12分钟 |
如果运动员在P点时的身影长度与身高相等,则比赛举办的日期可能是( )
A.3月21日 | B.4月12日 |
C.10月12日 | D.11月12日 |
2014-02-13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人们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统 | B.全球定位系统 |
C.遥感技术 | D.“数字地球”系统 |
上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A.传感器 | B.卫星系统 |
C.地面装置 | D.信号发射设备 |
读世界不同区域图,回答下列小题。近年来,C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①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①②④ | D.①③⑤ |
关于甲、乙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相同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
C.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
D.科技发达,政府支持 |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分别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濒台湾岛、西接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读图完成下列小题。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 ()
A.整体性 | B.整体性与差异性 | C.差异性 | D.阶段性 |
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要()
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 |
B.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
C.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
D.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 |
图中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A.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 |
B.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
C.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
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 |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 B.聚落 | C.耕地 | D.地形 |
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 B.距城镇过远 | C.易受洪水威胁 | D.工程量过大 |
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 B.绿洲分布 | C.河流分布 | D.沙漠分布 |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下题。
年份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
植株数量 |
灌木植物 |
1 |
1.00 |
1.00 |
1.00 |
1.00 |
草本植物 |
1 |
1.18 |
1.20 |
1.21 |
1.23 |
|
地上生物量 |
灌木植物 |
1 |
1.09 |
1.10 |
1.12 |
1.11 |
草本植物 |
1 |
1.47 |
1.55 |
1.52 |
1.53 |
|
地下生物量 |
灌木植物 |
1 |
1.01 |
0.99 |
0.98 |
0.97 |
草本植物 |
1 |
1.21 |
1.29 |
1.42 |
1.58 |
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植株数量 | B.总生物量 |
C.地上生物量 | D.地下生物量 |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