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①昼夜的更替 ②四季的更替 ③地方时差异 ④地转偏向力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图中P地( )
A.位于晨线上 | B.位于昏线上 |
C.当地时间6时日出 | D.当地时间8时日出 |
假设地球自东向西自转,下列地理现象中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
B.地球上晨昏线的移动方向 |
C.昼夜交替 |
D.120°E的地方时早于110°E |
下图表示1978~2013年期间,甲、乙、丙、丁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列小题。甲曲线所代表的城市
A.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 B.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
C.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 D.劳动力日趋紧缺 |
图中最可能反映上海市人口变动情况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就全球而言,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的迁移 | B.人口的地域分布特点 |
C.人口的机械增长 | D.人口的自然增长 |
有关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多的地区,其环境质量一定比人口数量少的地区差 |
B.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呈正相关变化 |
C.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人口数量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并严重破坏环境 |
D.现在人们已认识到过去人类发展对环境施加了太多的影响,并已开始协调人口、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
下列关于各大洲的地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洋洲地形特点是:东部高原、中部平原、西部山地 |
B.非洲大陆被称作“高原大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
C.亚洲地形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多高原山地 |
D.南极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是世界平均海拔第二高的大洲 |
对照下列“大洲轮廓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丁两洲的地形相似,都是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
B.丙丁两洲的界线通过巴拿马运河 |
C.甲乙丙丁四洲中都有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 |
D.甲乙两洲的界线通过苏伊士运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