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科技创新拉动城镇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传递调结构信号。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动力,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城市病”(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表现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需要科技创新。这是因为( )
①科技创新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②科技创新成为推进城镇化的根本途径
③科技创新是一个城市的活力和动力的源泉
④科技创新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为了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③认识来源于实践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2010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推进,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启动,教育体制改革的十大试点陆续启动。先行试点主要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反对孤立观点看问题 |
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要以普遍性为指导,找到解决具体问题的正确方法 |
深圳30年的发展证明中央设立经济特区的决策是正确的。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特区的优势也在逐步减弱。专家建议,未来特区发展要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特别能创新。专家强调创新是因为: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革
③创新是辩证否定的基本内涵④创新既要立足实践,又要尊重权威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
①未来尽管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②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
③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④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建议中坚持把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这体现了
①要善于通过事物内部联系把握事物外部联系②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