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700℃ 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
CO(g)+H2O(g)
CO2(g)+H2(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
| 反应时间/min |
n(CO)/mol |
n(H2O)/ mol |
| 0 |
1.20 |
0.60 |
| t1 |
0.80 |
|
| t2 |
|
0.2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40/t1 mol·L-1·min-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的体积分数减小
C.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和1.20 molH2O,到达平衡时,n(CO2)=0.40 mol
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灾区用漂白粉消毒,是利用漂白粉溶液的碱性 |
| B.鱼、肉、鸡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被称为碱性食品,长期缺乏可使尿液偏酸性 |
| C.生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其负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 |
| D.实验室储存的镁条着火时,不可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图1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 B.图2表示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 mol·L-1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
| C.图3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
| D.图4 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 |

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
|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 Cu |
| 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
| 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时,Cu2+向铜电极移动 |
常温下,把1mL0.1mol/L的H2SO4加水稀释到2L溶液,在此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接近于 ( )
| A.1.0×10-4mol/L | B.1.0×10-8mol/L | C.1.0×10-11mol/L | D.1.0×10-10mol/L |
将气体A、B置于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4A(g) + B(g) ===2C(g)反应进行到4s末,测得A为0.5mol,B为0.4mol,C为0.2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时间段C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2mol/(L·s)
B.该时间段A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25mol/(L·s)
C.该时间段B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5mol/(L·s)
D.到4s末时,B的转化率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