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群产生一个突变基因F,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图。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该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因为环境改变使之产生了定向变异 |
B.F基因决定的性状在生存斗争中占有优势 |
C.FF的幼体存活率一定高于杂合子 |
D.该种群中F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变化表示新物种的产生 |
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
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
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
某同学给健康的实验兔静脉滴注浓度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淋巴进入组织液和血浆 |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
C.细胞外液Na+的浓度大于细胞内液Na+的浓度 |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
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出现耐药性,如果被这样的细菌感染,则人体会因该种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抗生素的使用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会引起细菌的定向变异 |
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上升 |
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细菌发生进化,可产生新的“耐药性”细菌 |
D.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被优选出来,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选择的结果 |
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对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母亲是该病的患者 |
C.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
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片段上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
B.DNA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
C.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结合才能保证DNA空间结构的稳定 |
D.DNA分子两条链在方向上表现为反向平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