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共20分)
(1)结合上图,试简述该国地形和水文两要素之间的关系。(4分)
(2)某科考队赴该国实地科考,见证了以下景观的变化,试探究其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4分)
①同种植物开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逐步推迟。 ②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
(3)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质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因。(4分)
(4)该国有50多座核电站,其发电量占本国总电量的30%,是世界核电使用较多的国家之一,推测其优先发展核电的原因。(4分)
(5)该国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③……除了以上列举的工作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该国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还可能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4分)
读“我国南方某著名‘铜都’示意图”,该市地形以山地为主,风景秀丽,矿产资源丰富,铜矿露天开采条件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铜都”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有利条件有、和丰富,便利。
(2)该市铜矿开采和冶炼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和。
(3)要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市的炼铜产业应向发展,同时,可充分利用区域内其他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业。
阅读我国流动人口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
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 |
|||
跨省 人口流动 地区构成 |
流出 |
流入 |
|
四川16.8% 安徽11.3% 湖南11.0% 江西8.6% 河南7.4% 湖北6.3% 其余38.6% |
广东36.7% 浙江9.0% 上海7.6% 江苏6.4% 北京6.6% 福建5.1% 其余28.6% |
||
流动人口 城乡构成 |
乡村 |
75.6% |
22.8% |
城市 |
24.4% |
77.2% |
材料二:根据2009年对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的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为流动人口城乡构成以为主;主要流向,流动人口年龄结构以为主。
(2)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入城市主要是因为城市、。
(3)人口大量流动对流入地区的积极影响有:提供、促进、加快。
读“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气候与地形两个角度,说明该区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有气候:;地形:。
(2)近年来该地河流含沙量大增,其人为原因是和。
(3)防治河流含沙量大增的有效措施有、。
阅读下列三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联合国预测,如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到21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110亿。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则有可能达到190亿。这将与有限的就业需求之间形成尖锐的矛盾。
材料二联合国近期一份报告发出警告,水资源缺乏将引发冲突。目前全球有80多个国家和40%的人口供水不足。如不采取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到20l0年,世界许多地区将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并将因此发生冲突和战争。20世纪战争基本上源于石油竞争,而到21世纪,许多政治和社会纷争,将会以水资源为导火线。
材料三世界环境恶化是多方面的。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出现严重的“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增加;世界森林资源每年减少1%;臭氧层的损耗大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并将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空气污染严重,大量废弃物将危害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试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将下面选项填入图32中相应空格内(只填序号)。
① 滥伐森林② 水土流失严重③ 沙尘暴盛行④气候恶化
⑤ 沿海低地被淹⑥全球变暖.气温升高⑦水旱灾害增多⑧农牧业减产
⑨ 风沙侵袭良田⑩ 工业、交通工具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
1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12全球内陆年降水量减少
(3)上述三组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读某城市区位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7分)
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A是_______(河流)B是_______(城市)
图中B城市的区位选择反映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
律是_________________,在长江沿岸与B城城市区位类型一致的还有_______和______等城市。
______是古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因此______对城址的选择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