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A.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 | B.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 |
C.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 | D.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 |
下列属于秦始皇与康熙帝共同功绩的是
A.巩固国家统一 | B.废除分封制度 |
C.抗击外来侵略 | D.建立交通网络 |
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
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 | 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
C.变更国体的主张 | D.大兴民权的意向 |
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
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 |
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 |
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 |
D.可以走印度革命之路 |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
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