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
①实现国共合作 ②领导北伐战争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确定“三大政策” 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⑤ |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
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 | B.体现了各国不同的技术优势 |
C.象征六国的合作 | D.说明文本制作的工序复杂 |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的代表咒骂联合国内存在着“多数暴政”,并于1983年表示愿意看到联合国总部从美国搬走,上述材料说明 ()
①美国决定退出联合国
②联合国内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③强权政治在联合国内受到挑战
④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环球时报》记者报道:2006年5月13日,韩国和朝鲜决定,中断半个多世纪的南北铁路大动脉即西部的“京义线”和东部的“东海线”于当月25日进行试运行。造成当年朝韩南北铁路大动脉中断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是()
A.韩国和朝鲜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 |
B.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
C.美苏“冷战”政策的结果 |
D.朝国和朝鲜经济发展差距巨大 |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
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整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
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