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将下列几句话重新排序,使上下文衔接得最顺畅的一项是
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不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当他挑着担子赶路和时候,他那尽显旧时遗风的齐颈白发,便在剃得如半个葫芦样的脑袋后面,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   ②那些皱纹,为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   ③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
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对《牲畜林》中一段的翻译有以下两种版本。阅读后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并说明理由,要求语言准确、简明、连贯。
①德国兵在林子里转悠,对自己看到的东西感到惊奇:小鸡栖息在树上,豚鼠从树洞向外伸头探脑。简直像诺亚方舟一样。看,松树枝上站着一只开屏的火鸡。……(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
②德国兵在林子里转悠,对自己看到的东西感到惊奇:小鸡栖息在树上,豚鼠从树洞向外伸头探脑。看,松树枝上站着一只开屏的火鸡。……(选自《儿童文学选粹》)

阅读下面文字,请用三个简明、结构整齐的短语来概括国家公祭鼎的历史意义,每个短语不得超过6个字。
2014年12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少先队员代表一起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鼎在中国传统中是国家重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也是祭祀时重要的祭器和礼器。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并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逢有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有勒石刻碑、铸鼎纪事的传统。设置国家公祭鼎纪念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举行首次国家公祭活动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符合传统礼制。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设置国家公祭鼎并永久陈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无论对历史记事,还是凝固社会记忆,都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下图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试根据这一标志,完成下列题目: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标志。②并描述该标志所象征的寓意。

请将下面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
①教育技术是一种系统方法。
②它以对人类学习和传播进行的研究为基础。
③它根据这个基础确定目标。

为拯救危难的国家,一个年已七十的老人,夜间行动,深入敌营,慷慨陈词,顷刻之间,郑国转危为安。《左传》中“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请结合对烛之武这一形象的理解,拟出下联。要求:字数相同,对仗工整,尾字声调为第一声或第二声。
上联:捐弃嫌怨,临危受命,几多热肠纾国难;
下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