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I-、Fe2+、SO2、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SO2>I->Fe2+>H2O2,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2Fe3++SO2+2H2O = 2Fe2++SO42-+4H+ |
B.I2+SO2+2H2O = H2SO4+2HI |
C.H2O2+H2SO4 = SO2↑+O2↑+2H2O |
D.2Fe3++2I-= 2Fe2++I2 |
物质的量相同的N2、O2、CO2混合后,通过Na2O2颗粒一段时间,测得体积变为原混合气体体积的8/9(同温同压下),此时N2、O2、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0 | B.6∶9∶0 | C.3∶4∶1 | D.3∶3∶2 |
一定质量的铁和足量的稀硝酸或浓硝酸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①硝酸浓度越大,消耗的硝酸越少
②硝酸浓度不同,生成的Fe(NO3)3的物质的量相同
③硝酸浓度越大,产生的气体越少
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
A.只有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叙述I |
叙述II |
A |
KNO3的溶解度大 |
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 |
B |
BaSO4难溶于酸 |
用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SO42- |
C |
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
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 |
D |
Ca(OH)2能制成澄清石灰水 |
可配制2.0 mol∙L-1的Ca(OH)2溶液 |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事实 |
结论 |
A |
将SO2通入含HClO的溶液中生成H2SO4 |
HClO的酸性比H2SO4强 |
B |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
铝箔表面氧化铝熔点高于铝 |
C |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粉末变红 |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
D |
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加热,有气泡冒出 |
Cu与浓硫酸发生置换反应 |
下列实验操作与对应的反应现象或原理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或原理 |
A |
取少量KI溶液,先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苯,振荡、静置 |
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
B |
将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氢氧化铝胶体中 |
均先沉淀后溶解 |
C |
将浓硝酸加入盛有铂、金的烧杯中,不反应,加入一定量浓盐酸后,铂、金溶解 |
浓盐酸氧化性强于浓硝酸 |
D |
将40.0 g NaOH固体溶于1.0 L蒸馏水中配成溶液 |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