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以下是研究单细胞真核生物——雨生红球藻得到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
(1)雨生红球藻产生氧气的场所是 (填细胞器名称),只有当光合作用强度 于细胞呼吸强度时,雨生红球藻才释放出氧气。
(2)由曲线图可知,雨生红球藻光合作用强度受 的影响;在以上实验条件下,光照强度为6klx、温度为 ℃时,最适合雨生红球藻生长。
(3)据曲线图计算,在光照强度为4klx、温度为30℃时,雨生红球藻呼吸速率是 olO2·cell-1·h-1(计算结果保留整数位)。
(4)雨生红球藻细胞呼吸强度与光照强度 (有关、基本无关、无法确定),理由是 。
请分析下表,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组别 |
材料 |
实验条件 |
观察内容 |
A |
豆浆 |
0.1 g/mL的NaOH溶液、0.01 g/mL的 CuSO4溶液 |
液体的颜 色变化 |
B |
梨汁或 苹果汁 |
0.1 g/mL的NaOH溶液、0.05 g/mL的 CuSO4溶液 |
液体的颜 色变化 |
C |
洋葱鳞叶表皮 |
解离液、清水、0.02 g/mL的龙胆紫等 |
有丝分裂的过程 |
D |
菠菜叶 |
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层析 液等 |
色素的种 类和颜色 |
(1)A组实验注入试剂以后,对试管液体的处理方式与B组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组试剂的使用方法与A组比较,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组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一个同学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且在低倍镜下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位于视野右上方,想在高倍镜下进一步观察这个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正确的操作步骤的代码并排序________。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反光镜、光圈增加进光量 ④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⑤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⑥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⑦向上移动装片 ⑧向下移动装片
(4)某同学做D实验后,绘制了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的分离情况图(如图1所示)。据图分析,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____(填序号),主要吸收红光的色素是______。另一同学由于研磨绿叶过程中粗心大意,漏加了某些试剂或药品,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如图2所示),请指出该同学漏加的试剂或药品:________。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都是由甲液(NaOH)和乙液(CaSO4)组成的,下面是某同学对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应用的探究实验,其中NaOH的质量分数均为0.1g/mL,CaSO4的质量分数均为0.05 g/mL,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相关的问题;
试管 |
第1次加入物 |
第2次加入物 |
第3次加入物 |
处理 |
颜色变化 |
1 |
2 mL NaOH |
2mL CaSO4 |
2mL苹果汁 |
加热 |
砖红色 |
2 |
2 mL NaOH |
2mL苹果汁 |
2mL CaSO4 |
加热 |
砖红色 |
3 |
2mL苹果汁 |
2 mL NaOH |
2mL CaSO4 |
加热 |
砖红色 |
4 |
2mL CaSO4 |
2mL苹果汁 |
2 mL NaOH |
加热 |
砖红色 |
5 |
2mL CaSO4 |
2 mL NaOH |
2mL苹果汁 |
加热 |
砖红色 |
6 |
2mL苹果汁 |
2 mL NaOH |
4滴CaSO4 |
加热 |
砖红色 |
7 |
2 mL NaOH |
4滴CaSO4 |
2mL苹果汁 |
加热 |
砖红色 |
8 |
2mL苹果汁 |
2 mL NaOH+2mL CaSO4 |
2mLHCl |
加热 |
不变 |
(1)斐林试剂的配制方法是:将0.1g/mLNaOH与0.05 g/mLCaSO4 混合,随用随配。斐林试剂的常规使用方法是:在待测样液的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 后再试管放入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2)设计1~5号试管的实验目的是:探究
。
结论是:
。
(3)设计6~7号试管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双缩脲试剂
。
结论是:
。
(4)8号试管与其它试管的反应结果比较说明:
。
请回答下列关于实验的问题:
(1)将紫色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所看到的紫色结构中的液体是
。如想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则应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 。在分离出的空间中充满了
。这一现象说明 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的目的是
;加入丙酮的作用是 。给装有层析液的烧杯加盖的目的是
。
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实验试剂:蒸馏水,0.3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
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填代号)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
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流程如下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所需的酶是。
(2)过程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3)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其作用是。原生质体经过再生,进而分裂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4)若分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变异类型,应剪取再生植株和植株的根尖,通过、、染色和制片等过程制成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5)采用特异性引物对花椰菜和黑芥基因组DNA 进行PCR 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下图是用该引物对双亲及再生植株1—4 进行PCR 扩增的结果。据图判断,再生植株1—4 中一定是杂种植株的有。
(6)对杂种植株进行接种实验,可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