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果将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2个DNA分子都用15N标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1次有丝分裂后再减数分裂1次,产生的8个精细胞中(无交叉互换现象),含15N、14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依次是(  )

A.50% 100% B.25% 50%
C.25% 100% D.50% 50%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甲、乙、丙、丁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注:“+”表示有,“-”表示无。

A.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逐渐增大
B.由于丙瓶中没有泥沙,所以有利于物质循环的顺利进行
C.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少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构成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四种成分

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网中的生物之间全部是捕食关系
B.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与植物的呼吸作用,碳就完成了全球性循环
C.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储存有最多的能量
D.生态系统的成分与营养结构决定着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能进行①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能进行②或者③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C.分解者不能进行①过程
D.分解者可以进行②或者③过程

甲、乙两种群在同一环境中培养,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群表现为“S”型增长
B.甲种群的竞争能力始终强于乙
C.在a点时,甲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乙种群的竞争能力增加
D.b点时,乙种群消失,甲种群的环境阻力消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