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下列选项符合依祛行政要求的是( )
①人民法院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审理企业破产清算案件
②发改委对企业合谋操纵产品价格的垄断行为做出处罚
③人大常委会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流程与劳动保护规章制度
④环保部督促地方政府取缔被国家列入淘汰范围的高污染生产能力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关于国家的本质,在政治学领域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认识。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众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就是利用社会的力量去谋社会的福利。”对国家的这种解释
A.科学地指明了国家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政治权力机关 |
B.正确地认识到了国家的目的在于利用社会的力量去谋社会的福利 |
C.肯定了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
D.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性,是对政治意义上的国家的一种错误认识 |
每个国家都是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构成的;国家的产生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国家履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是一种公共权力。以上这些观点分别从不同角度表述了国家的属性,依次是:
A.阶级性政治性社会性 | B.主权性阶级性社会性 |
C.阶级性社会性地缘性 | D.主权性社会性阶级性 |
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在清明提倡植树和缅怀亲人与先烈,讲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一些丰功伟绩;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老等等。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对上述主张的评价中,你认为正确的有( )
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应永恒不变 |
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 |
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
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不断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一切传统文化都可以为我们今天所用,要全部继承下来 |
B.一切传统文化都已不符合时代的特点,要毫不保留地全部抛弃 |
C.否定一切旧的文化传统,代之以全新的文化形态 |
D.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柏”,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
2010年8月15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哀悼日之所以定在8月15日是因为这一天是舟曲洪水泥石流死难者的“头七”之日。在这天哀悼逝去之人,符合中国民俗传统。下列对传统习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会产生重要影响
③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④传统习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为灾难中的死难者进行全国哀悼,这样做()
①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 ②体现了政府对生命的尊重和民生的关切
③可以形成民族认同,增强凝聚力④贴近民族习俗和百姓心理,体现人文关怀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创造了著名的"柳体",至今影响着我们,这说明
A.这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 |
B.书法![]() |
C.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
D.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