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金文中的德字,左边是表示道路和行动的符号,右边的上面是一条垂直线,中间是目,下边是心,就是说目正、心正才算德。这启示我们为人处事要( )
A.做出价值判断,坚定价值选择 |
B.顺应内心要求,坚持不懈奋斗 |
C.树立远大目标,自我奋斗实现 |
D.分清善恶美丑,自重自省自律 |
一则幽默:电视里正在播放举重比赛颁奖仪式,一个运动员登上领奖台,高举起奖杯。爷爷问:“那个举杯子的是谁?”孙子说是重量级举重冠军,爷爷很生气。“还重量级呢,那个杯子我也举得起来!这冠军一定是走后门得来的。”爷爷的评论
A.说明了事物的非本质联系 |
B.违背联系的客观性,犯了主观随意性错误 |
C.体现了事物的表面联系 |
D.表明![]() ![]() |
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情景交融”。比如人们高兴的时候,仿佛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也跟着点头;悲伤的时候,却雨如泪,风如咽。“移情”的说法
A.![]() |
B.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因为它主张物质世界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 |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因为它强调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
D.属于不可知论,因为它表明人脑总是不能客观地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
《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互联网。这是因为
A.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 B.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 D.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 |
冥王星虽被取消了行星资格,但它仍存在于宇宙中。这说明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②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③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④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
理是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
B.人能够认识规律![]() |
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