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勾勾云,地下雨淋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今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上述谚语的内容共同体现了( )
①物质的统一性 ②联系的客观性 ③发展的普遍性 ④矛盾的特殊性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近来,各地城市经营热、园区开发热等“圈地运动”侵占了大批农田,这成为我国粮食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为此,中央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这有利于( )
①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②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③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④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农业兴,全国兴;农民富,天下富;农村安,天下安。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这段话表明( )
| A.农业是人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人类一切生产活动的起点 |
| 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 |
| C.必须优先发展,才能带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 |
| D.必须集中力量发展农业,才能使农民脱贫致富 |
据测算,目前我国农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就下降0.46个百分点;乡镇企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民生产总值就增加0.2个百分点;农民收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民生产总值就增长0.51个百分点。上述材料表明( )
| A.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农民增加收入起了重要作用 |
| B.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农民增加收入起了重要作用 |
| C.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
| D.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标,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但二者又有区别,即( )
| A.前者计算的是最终产品价值,后者计算的是劳务价值 |
| B.前者以领土为计算范围,后者以本国居民为计算范围 |
| C.前者是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后者是非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 |
| D.前者以本国居民为计算范围,后者以领土为计算范围 |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因为( )
| A.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
| 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
| C.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
| D.主观因素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取得积极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