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某植物移载后的生理状况,研究小组在水分充足、晴朗无风的夏日,测得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生理指标变化趋势图,据图分析:
(1)光合作用消耗ATP最快的时刻是 ,根吸水能力最强的时刻是 。在14时,若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的[H]含量变化是 。
(2)该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该过程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 。捕获光能的色素含量最多的是 。
(3)推测导致12:00时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填“光照”或“CO2”).此时,植物叶表皮细胞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反应式为 。
(11分)请根据下表所列实验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 |
实验材料 |
实验试剂 |
观察记录 |
A |
经稀释的鸡蛋清 |
双缩脲试剂 |
颜色反应 |
B |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
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
细胞染色情况 |
C |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
0.3g/mL蔗糖溶液 |
质壁分离现象 |
D |
蔗糖溶液 |
斐林试剂 |
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 |
E |
洋葱根尖 |
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 |
细胞的有丝分裂 |
F |
芹菜幼苗 |
梯度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
幼苗平均株高 |
(1)A-F六组实验中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①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__________________;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__________________准焦螺旋,直至看清楚物像为止。
(2)A组实验所观察到的颜色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在B组实验中观察到细胞质被染成了红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在D组实验中,不能观察到砖红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E组实验中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
(3)下表是梯度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表中①为清水,②~⑥为浓度由低到高的五种油菜素内酯水溶液)。请分析: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幼苗的生长具有两重性?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平均株高(cm) |
16 |
21 |
37 |
51 |
43 |
24 |
为扩大可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黄河三角洲等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备受关注。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水稻新品系。
(1)获得耐盐基因后,可通过 扩增目的基因。构建重组DNA分子所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图中的 处,DNA连接酶作用于 处。(填“a”或“b”)
(2)将重组DNA分子导入水稻受体细胞常用的方法有 法和 法。
(3)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水稻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用 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水稻植株的耐盐性。
(4)若将该转基因植株的花药在高盐碱的培养基上作离体培养,则获得的再生植株群体中耐盐型植株大约占___________%。
(5)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耐盐水稻新品系,相比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其优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
下图为某高等雄性动物的精原细胞染色体和基因组成图。请分析回答:
(1)该细胞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可能产生 种配子(未发生基因突变)。A与B或b自由组合的时间发生在 。
(2)该生物与aaBb个体杂交,后代中表现型有 种,比例为 ,后代中与亲本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占 。
(3)该生物与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杂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其中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 ;若基因A控制黑色素合成,且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黑色素完全消失,Bb使黑色素淡化,则后代中表现型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有 种。
下图为植物新陈代谢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细胞的线粒体从相邻细胞的叶绿体中获得O2并利用,需通过________层膜结构。
(2)图中两处[H]所对应的物质_________(填“相同”、“不相同”)。细胞呼吸中消耗[H]的具
体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
(3)①~⑩中,正常生长的马铃薯块茎细胞内可以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_____(填序号)。
(4)为了提高大田农作物的产量,常考虑合理密植的问题,其中所包含的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供给H18O2较长时间后,叶肉细胞线粒体内能够检测出含18O的物质有 (写出两种)。
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酶所降低的活化能可用图1中________段来表示。如果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________(上移/下移)。
(2)图2纵轴为酶促反应速率,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的是______(填A或B)。
(3)某实验小组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了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
组别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清除血渍时间/min |
67 |
66 |
88 |
52 |
51 |
83 |
36 |
34 |
77 |
11 |
12 |
68 |
9 |
11 |
67 |
清除油渍时间/min |
93 |
78 |
95 |
87 |
63 |
91 |
82 |
46 |
85 |
75 |
27 |
77 |
69 |
8 |
68 |
①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 ;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 。
②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