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主要有5个种群甲、乙、丙、丁、戊,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如下表所示(能量单位相同)
种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能量 |
3.56 |
12.80 |
10.30 |
0.48 |
226.50 |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还缺少 ,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 ,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效率为 。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甲的种群密度,在一定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0只,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则该范围内甲的种群数量 只,若标记的甲有部分被捕食,则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
(3)该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 ,甲丁之间的关系说明信息能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甲图是某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图、丙图是两种生物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_________(填标号)中;属于生
物膜系统的结构是(填标号)。
(2)若图甲所示细胞为癌细胞,往往容易扩散转移,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上的
减少所致。
(3)若图甲所示细胞为浆细胞,则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增殖分化而来。它的分
泌物主要参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是_______________膜,图丙是_______________膜,两者都参与细胞的能量代
谢。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的物质是。
(5)影响图乙所示生化反应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
|||||
组别 |
亲本组合 |
乔化蟠桃 |
乔化圆桃 |
矮化蟠桃 |
矮化圆桃 |
甲 |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
41 |
0 |
0 |
42 |
乙 |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
30 |
13 |
0 |
14 |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让蟠桃树种自交,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 如果子代,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 如果子代,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请分析并回答:
(1)摩尔根利用果蝇群体中出现的一只白眼雄性果蝇,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一系列杂交实验。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
亲本 组合 |
![]() |
红眼♀ ×白眼♂ (实验一的F1) |
白眼 ♀ ×红眼 ♂ (实验二的F1)(另一纯种) |
F1表现型及比例 |
![]() |
红眼、红眼、白眼、白眼 ♀ ♂ ♀ ♂ 1 ﹕ 1 ﹕ 1 ﹕ 1 |
![]() |
F2表现型及比例 |
红眼、红眼、白眼 ♀ ♂ ♂ 2 ﹕ 1﹕ 1 |
红眼、红眼、白眼、白眼 ♀ ♂ ♀ ♂ 1﹕ 1﹕ 1 ﹕ 1 |
①从实验一的结果分析,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定律。但实验一F2中眼色的性状表现与相关联。
②摩尔根由此提出以下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且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上表中实验和(结果)对支持其假设起到关键作用。
③实验证明摩尔根的假设是成立的。若用B、b分别表示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则实验一中F2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欲检测实验一中F1红眼雌性个体眼色的基因组成,所选用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是,表现型是。
(2)果蝇的正常翅和缺刻翅是一对相对性状,观察缺刻翅果蝇的染色体,如图所示。果蝇翅形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这一变异有纯合致死效应,在果蝇的群体中没有发现过缺刻翅的雄性果蝇,由此推断控制该性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上述果蝇遗传实验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是。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合理设计了实验程序。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杂交、F1的自交、F1的测交三组实验,按照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分析现象——作出假设——检验假说——得出结论”,最后得出了遗传定律。
(1)在F1的自交实验中,出现的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是、。
(2)孟德尔三组实验中,在现象分析阶段完成的实验是和 ;在检验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
(3)在F2中,双杂合的个体占了后代的,重组类型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了该类型的。若将F1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预计产生的植株中黄色皱粒纯合体的比例;如果F2的分离比为9:7,则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