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所述,不需要呼吸作用提供ATP的是( )
A.夏季夜间,萤火虫发光求偶 |
B.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 |
C.吞噬细胞逆浓度吸收葡萄糖 |
D.人体消化分解植物蛋白 |
取鼠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内进行的是丙酮酸彻底分解和消耗氧气生成水的过程 |
B.在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酵解,而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过程 |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不需要消耗氧气 |
D.有氧呼吸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
关于叶绿素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菠菜绿叶可被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 |
B.加入少许CaCO3能避免叶绿素被破坏 |
C.用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 |
D.研磨时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 |
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 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④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不消耗ATP ⑤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A.0项B.1项C.2项D.3项
下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等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可表示酶量减少后的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 |
B.限制曲线b的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为反应物浓度 |
C.形成曲线c的原因可能是乙点时酶量增加或适当升温 |
D.若在适当升高温度条件下重复该实验,图中A点位置将下移 |
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 0.5 mol/L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加入 物质 |
适量 唾液 |
锈铁钉 |
生土 豆块 |
熟土 豆块 |
生土豆块 +稀盐酸 |
实验 结果 |
几乎无 气泡 |
少量 气泡 |
大量 气泡 |
几乎无 气泡 |
几乎无 气泡 |
A.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实验
B.1号和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有专一性
C.各组实验都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D.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