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每项法律需经国王和两院同意”“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两院议员都是全体人民的代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确定了普鲁士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度 |
| B.普鲁士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某些限制 |
| C.把普鲁士在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地位固定下来 |
| D.普鲁士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
“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
|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
| C.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 D.抨击了一夫多妻制产生的弊端 |
18世纪,英国人常说: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王权是完美的权力。这表明
| A.内阁制度形成,国王成为“虚君” | B.王权与议会权力实现分割 |
| C.普遍选举权得到了广泛落实 | D.工业资产阶级分享了权力 |
有学者认为,正是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本身葬送了大秦帝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皇权高度集中导致暴政加速覆亡 | B.争夺皇位的战争瓦解了大秦政权 |
| C.朝议制度未能制约皇帝独断专行 | D.皇帝制度超越了社会的发展水平 |
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欧洲经济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格局”状态,没有形成整个欧洲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在加强 | B.欧洲社会经济发展失衡 |
| C.“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立 | D.欧洲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 |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2001年,美国在我国近海频繁进行空中侦察;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些事件充分说明
| A.苏联解体后,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
| B.美国仍在坚持“门户开放”政策 |
| C.美国奉行政治经济全球化政策 |
| D.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