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反腐,是历届两会的热点,今年更是百姓关注的焦点。过去一年,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省部级高官接连落马,同时,反“四风”成效显著,公款吃喝、送礼等群众“身边的老虎、苍蝇”无处藏身。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百姓看到中央反腐的决心。2014年,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如何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们无比期待。
“中国梦”是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不断改善的“民生梦”,是强国富民、改善环境的“小康梦”。最近五六年的全国两会上,除了经济方面的话题,食品安全问题、住房问题、上学问题、看病问题、就业问题、养老问题,也是老百姓的聚焦点所在。
----搜狐网《2014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材料二  “新政”开始时,罗斯福的心目中并没有一幅清晰的蓝图…而运用政府的权力对经济进行干预。至于干预的范围有多大,….他并非成竹在胸,而是在实行中逐步摸索。……“新政”还遭到来自国内右翼分子的挑战。…..一批对“新政”不满的大亨们及保守的民主党人,成立了“美国自由同盟”,其目标是阻止“新政”向左转。
——《世界史》齐世荣总主编
材料三   王安石确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然而他的变法却遭到了一大群人的反对。他坚信只要动机是好的,并坚持不懈,就会有个好结果。因此他推崇“三不”主义:“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可守。”他甚至扬言:“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正因有此信念,所以王安石信心百倍,理直气壮,无所畏惧,甚至独断专行不计后果。不管怎么说,改革确实是要付出代价的,其中就包括改革者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包括他们的生前名誉,身后是非。
——《百家讲坛·王安石变法》
材料四   但我们可以看清的是,不要以为贪官污吏害怕改革。不,他们不害怕改革,也不害怕不改革,只害怕什么事情都没有,什么事情都不做,无为而治。如果无为而治,他们就没有理由也没有办法捞钱了。相反,只要朝廷有动作,他们就有办法,倒不在乎这动作是改革还是别的什么。比方说,朝廷要征兵,他们就收征兵费;要办学,他们就收办学费;要剿匪,他们就收剿匪费。反正只要上面一声令下,他们就趁机雁过拔毛!这是自古沿袭下来的弊病,亦可能延续更久吧。
——《百家讲坛·王安石变法》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罗斯福新政、王安石变法的不同点。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罗斯福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受到攻击的原因。应该如何看待这些反对的现象。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四的观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材料四:“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二人的思想在哪个方面存在明显矛盾之处?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3)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可能是谁的观点?其代表作品有哪些?他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中世纪)天主教神学把世俗的封建国家制度神圣化,它是当时唯一的意识形态,天主教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每一个毛孔,钳制着人们的一切活动。
——《历史必修III教师教学用书》 岳麓书社2005年版93页
材料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台词:“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四:“……信徒的就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五:“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请结合上述材料,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

19世纪末,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危机?
(2)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农民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怎样的斗争?其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有人认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具有“先天不足”的特点,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概括。其涵义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控制的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把斗争矛头直指清王朝,也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要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个政党的革命纲领?后来该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指哪三大主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