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读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图中①-②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比较严重,主要与人类不合理活动有关,谈谈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哪些。
(2)分析③地区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
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材料二:我国政府坚决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很多地方以此为契机,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替代产业。退耕后的农民既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口粮,又从多种经营和其他副业中增加了收入。
(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二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风力作用为主 b.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 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3)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 这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某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
A.防治长江流域的洪涝 |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 |
C.利用水流落差发电 |
D.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
(2)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三部分, 图示输水干线为工程的主体;a是,c地位于流域。
(3)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试分析实现该线优质供水的主要措施。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下左图是“山西省及煤炭分布简图”,下右图是该省某地遵循“循环经济”理念设计的一个工业“生态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山西省所处的地形区是,其东侧为山脉。 (2分)
(2)山西省日益重视煤炭的加工转换,将部分输煤变为输电,这种做法对山西省来说,有何利弊?(4分)
(3)请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图中该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读下面两幅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两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世界上两个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它们在19世纪中后期发展工业所拥有的共同区位优势是________资源和水资源丰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工业区在自然带上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所在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都是_______________业。图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3)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两个地区都进入了区域发展的________阶段,区域内资源短缺、________________、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偏高。区域面临着_______________、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4)面对困境,两地都采取了发展科技、改善交通条件和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使得区域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推动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两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内容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大力发展____________和高新技术产业,③重视__________产业的发展。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干流全长4880公里,是东南亚最长的河流,亚洲第三长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最后流入南海。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内。
材料二东南亚地区地形简图
材料三第4次产业转移大潮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催促之下,正加速度地由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向我国中西部地区奔涌而来,而越南、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可能成为中国中西部省份所期待的“迎接东南沿海转移”进程中的竞争对手。
(1)说明湄公河上游(澜沧江)流域面积狭小的主要原因。
(2)请你简述开发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优势条件。
(3)从人文地理角度分析东南亚地区可能成为中国中西部省份所期待的“迎接东南沿海转移”进程中的竞争对手的主要原因。
(4)现在有人提出在甲地附近再建核电站,请说出你的观点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