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7日至23日,习近平主席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4国进行国事访问。近年来我国开展全方位外交,与拉美各国加强联系、深化合作和积极交流,实现协调、平衡、普遍发展,以此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稳定。这说明( )
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
B.我国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开展友好合作 |
C.和平与发展还没有真正实现 |
D.和平是发展的条件,发展是和平的基础 |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苏州太湖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但最近发生的蓝藻事件给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严重警示。太湖蓝藻事件给我国经济发展提出的警示是
A.要把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中心工作 |
B.要控制经济发展速度 |
C.经济发展必须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 |
D.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我党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是因为
A.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比较慢的 |
B.经济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
C.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是我国的主要矛盾 |
D.我国商品普遍供不应求 |
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许多年青人患上了现代信息依赖症,一天不用手机,一天不上网,就觉得六神无主。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消费要有利于人们身心发展和社会进步 |
B.要勤俭节约,不用现代消费品 |
C.要提倡绿色消费 |
D.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
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许多年青人患上了现代信息依赖症,一天不用手机,一天不上网,就觉得六神无主。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
A.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
B.现代信息技术不利于社会进步 |
C.消费具有复杂性 |
D.消费是社会再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 |
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曾以蜜蜂作比喻,说在蜜蜂的“社会”里,奢侈之风盛行时,各行各业都兴旺;当节俭之风代替奢侈之风后,“社会”反而衰落了。由此他得出结论:个人的奢侈会推动社会的繁荣。我们到底该节俭还是奢侈?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节俭对于社会、于个人都是一种美德,但过分节俭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
B.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过分节俭不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
C.对节俭、奢侈两种消费观念应辩证认识,我们应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
D.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我们应该鼓励奢侈,学会“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