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是一种历史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下列有关由“文革”时期,毛泽东的诗句“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到下列两幅图片的变化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革时商品供应匮乏,穿衣还主要停留在遮身御寒上 |
B.文革时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
C.文革时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 |
D.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服饰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
唐太宗在位期间,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下列各项政策举措,能够体现他这一思想的是
①重用魏征 ②休养生息 ③慎用刑法 ④完善科举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指的是
A.商周时期 | B.秦汉时期 | C.魏晋时期 | D.隋唐时期 |
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秦始皇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灭六国 | B.推行郡县制 |
C.实行分封制 | D.北击匈奴,修长城 |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
“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
A.一国两制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 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