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欢迎,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却告诉我们“新经济政策其实并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 请问“如此沉重的任务”指的是( )
| A.苏联正在进行利用市场的尝试 |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
| C.苏联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尝试 |
| D.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
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②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逐步为资本主义土地国有④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 |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
| B.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完成革命任务 |
|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
|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可能是
| A.魏源 | B.冯桂芬 | C.宋教仁 | D.胡适 |
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 |
| 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
| C.配合了国家工业化的进行 |
| 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
《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
|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
|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凋敝 |
| D.是苏俄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