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中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在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上,包括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五省区,西南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四省市区。下图为古“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二: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联系之路,而丝绸之路中亚段却又是艰辛之路。为此修建中吉乌铁路,如下图。中亚矿产资源丰富,盛产棉花等农产品,但制造业相对落后。新疆喀什与“珠三角”和中亚诸国合作,实施“东联西进”战略,提升经济合作层次。
(1)专家认为旅游业应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先导产业,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开发的主要不利条件
(2)简述新建中吉乌铁路对我国与中亚诸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3)结合材料,尝试提出喀什“东联”和“西进”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
【地理一环境保护】20l0年2月9日,历时两年多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已结束,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联合发布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普查结果反映出的环境问题看,既有过去熟知的一些情况,也有不少通过普查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如农业源对水污染的贡献程度高,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对城市大气污染影响大等问题。
材料二:我国重点流域(海河、淮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农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农业污染源
种植业主要水污染物流失量:总氮71.04万吨、总磷3.69万吨;畜禽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
化学需氧量705.96万吨,总氮45.75万吨、总磷9.16万吨、铜980.03吨、锌2323.95吨;水产养猪
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12.67万吨,总氮2.15万吨,总磷0.41万吨、铜24.62吨、锌50.15吨。
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1)针对农业污染源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简要说明解决措施。
(2)针对机动车大量增加造成贼市大气污染问题,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
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地和B地受海啸影响较小的是地,并回答判断的理由。
(2)图中A地区最有可能发生的海洋灾害类型还有等。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一:每当你来到贺兰山下的银川,都会被那一片片迷人的湖泊湿地和悠闲的水乡风光所打动。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如今从黄河灌区逶迤而来的一条条水渠,将湖泊湿地重新连通,塞上湖城风采得以重现。
材料二:“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和“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1)银川平原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称,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分析银川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
(2)银川湿地对当地环境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分析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造成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局部地区图(缺图)
材枓二甲国铝土资源缺乏,炼铝业生产却在该国冶金工业中占的比重最大。甲国是西欧最大的初级铝生产国,2001年产量为105万吨,所生产铝的80~90%出口。
(1)简析甲、乙两地气候的差异及其成因。
(2)炼铝业是导向型工业,结合题中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分析甲国发展炼铝业的区位优势。
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受经济、社会、人口和城市分布、技术、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3)据图分析说明波的尼亚湾沿岸铁路、公路线布局的区位因素。
下图为大陆西岸附近某岛屿,读图回答问题
⑴图中铁路线走向的影响因素是,
⑵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合建港口的是?并说出理由。
⑶丁地是否适合建盐场晒盐?说明理由。
⑷关于该岛屿说法正确的是()
A.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 B.岛上原生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C.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 D.风能资源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