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
| A.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 | B.马克思看法与孔子思想具有相通性 |
| C.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 D.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 |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
| 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 D.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
在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探究成为历史学习的手段之一。下列历史探究课题中,出现明显错误的是( )
| A.《浅议秦始皇与郡县制》 |
| B.《从南书房到军机处——一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
| C.《论宋代行省制与中央集权的强化》 |
| D.《“辉煌宏伟属于希腊罗马”——议西方近代文明与古希腊罗马文明之渊源》 |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这说明( )
| 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各国采取的共同举措 |
| B.以立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是各国的相同手段 |
| C.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得以普遍确立 |
| D.工业资产阶级最终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 |
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
| A.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 | B.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 |
| C.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 D.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说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 A.首相对内阁负责而不必对国会负责 |
| B.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
| C.内阁拥有行政与立法大权,对首相进行限制与制约 |
| D.首相和内阁成员中的多数可能来自不同的政党,因而相互牵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