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24分)
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⑴这些年来,一直有一个影子在我脑海里,既模糊又特别清晰。在大学毕业之际,我要去揭开这个谜底,完成这个埋藏了十年的心愿。
⑵19号,我选了这个时间启程,因为19号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一个我最喜欢最期待的日子。
⑶火车驶向春城的黄花小镇,窗外不时闪过的景象,陌生而又熟悉。我小心地抱着书包,紧贴在胸口,那里面,装着我十年的秘密。我仿佛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是期盼?是激动?或者,两者都有吧。
⑷下午3点,火车终于到达了我在地图上千百次查看过的黄花小站。当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我感觉到心跳竟是如此的强烈!有些印象,毫无由来,却异常清晰。
⑸我在小镇一个僻静的角落里找到了“黄花邮局”。此时的心,竟然那样宁静。我静静地走过去,推开那扇玻璃门。这个样子,原来就是这个样子!站在大厅,我有点手足无措。保安走过来,问我需要什么帮助,我不知所以地点点头,也不知怎么的便坐在了靠门口的座位,因为我要等一个很重要的人。
⑹3点半,3点40,3点45……我不断地看时间,终于,到了北京时间4点整,大厅的时钟滴答滴答,整点报时。我的心紧张起来。我不由自主地站起来,盯着门口,盯着进来的每一个人。一对老夫妇,脊背佝偻,步履蹒跚,彼此搀扶,径直往窗口走去。
⑺“还是照以前一样,把钱寄到这个地址。”老人说。旁边的老妇人一定是他的妻子,紧紧靠着他,也使劲地在点头。服务员点点头,迅速地敲打键盘,看得出,她一定为这对夫妇重复过很多次这项工作。我悄悄走过去,清楚地看见,那上面的名字正如自己所料。是他俩,就是他俩!十年累积的情感再也无处藏匿,我的心几乎要跳出来,____,我好不容易忍住眼泪,终于说出准备了千万次的话语:“父亲,母亲,我就是您10年来一直资助的那个孤儿。”
⑻10年前,因为一次车祸,我必须做心脏移植手术,而与此同时,在春城,有一个女孩也遭遇了一场车祸,可惜,她没有我幸运,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我后来才知道,其实她并没有离去,因为她的父母同意把她的心脏移植到我身上。不仅如此,得知我的父母在车祸中罹难,10年来,他们每个月都会寄一笔生活费给我。
⑼从邮局查询得知,就是在这里,日期是19号,时间是下午4点。当我终于走向独立,大学毕业,被一家大型企业录用的时候,我要完成感恩的心愿。我终于来到了这里,看到了魂牵梦绕的一切。
⑽我小心地从书包里取出两串项链,每串项链都用60颗纸折的小红星串成。120个红星,代表着3650个感恩的日子,代表着3650个思念的心情……
⑾我把项链恭敬地挂在两位老人的胸前。项链渐渐变成了两颗闪闪发光的红心,我分明看到红色的光辉照亮了周围的一切,我分明听到我的心和这两颗红心一齐跳动,我分明感觉到老人的爱已将我包围。
⑿老人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说:“我的孩子啊,你怎么来啦!”我泪如泉涌,泣不成声。
⒀父亲,母亲,我过来,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选自《读者》2013年第11期,有改动)阅读文章,填写下表。
时间 |
情节 |
结果 |
10年前 |
① |
“我”活了下来 |
② |
老夫妇寄生活费给“我” |
“我”读完大学 |
下午4点 |
③ |
④ |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标题“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有何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想让您昕听我的心跳》文中写道:十年累积的情感再也无处藏匿,我的心几乎要跳出来, ,我好不容易忍住眼泪,终于说出了准备了千万次的话语:“父亲,母亲,我就是您10年来一直资助的那个孤儿。”
请在横线上作一个动作和心理活动的片断描写。
要求:(1)符合上下文情境;(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3)字数不超过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上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安恩和奶牛》)
(1)本文第⑦段和【链接】材料一样都解开了故事的悬念,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选文和《安恩和奶牛》的文中设下了哪些悬念?
(2)本文第⑦段和【链接】材料分别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广府灰塑
灰塑是以草筋灰、纸筋灰或贝灰等为主要塑形材料,辅以竹钉、铁钉、铜丝、瓦片等为骨架,使用灰匙等色彩进而描绘成形的一种建筑装饰类别。灰塑大量应用在建筑物的屋顶和墙体上,细分为脊饰、门楼、山墙、照壁、墙楣、楹联、墀头、落水口和落水管等。据《广州市志•卷十六》文物志记载,始建于南来庆无三年的增城正果寺已使用灰塑龙船脊,现可考证最早的广府地区灰塑为明代作品。是佛山祖庙中明代正德六年的"郡马梁祠"牌坊。
灰塑装饰工艺曾被广泛使用,并非岭南广府地区独有。但因为灰塑大面积使用不耐低温的草筋灰和纸筋灰材料,而这种材料在气温低于零度时会开裂,所以专家推测,受环境影响,仅余冬季气温高于零度的部分岭南地区留存灰塑至今。
现潮汕地区也多有使用灰塑装点建筑,但与广府灰塑存在较大差别。潮汕地区灰塑以半浮雕和浅浮雕为多,也有使用阴刻的例子,色彩较清淡,有墨线描边。总体色彩趋向冷色调,多用蓝、白、绿三色。潮汕灰塑因其地理位置近海,空气盐度、酸度高,大大加速石灰的风化,因此潮汕灰塑多见于檐下、墙楣、凹门斗等不见日光风雨处。
广府地区地处广东省中部,夏热冬暖,空气盐度低,湿度大,气候环境适合在室外大面积使用石灰材料。广府地区的灰塑多应用在可受日光和风雨的部分,较少鉴于建筑物阴影区。广府灰塑色彩斑斓,饱和度高,使用题材的取材范围较潮汕灰塑广泛。
广府地区有著名的"三雕两塑"共5种建筑装饰工艺,即木雕、石雕、砖雕、陶塑和灰塑,灰塑与其中的陶塑多有交集。陶塑表面上釉,极耐风雨,多装设在屋脊上,与琉璃屋面瓦配合,效果极佳。陶塑构建全为预制,中空,装设时须有砖垫层,预制件之间靠石灰粘结,陶塑一般有青、黄两种主色调。灰塑适用范围较广泛。屋脊、挥头、山墙、照壁等均可使用,上彩颜色范围涵盖矿物质颜料的各大色系,然大部分的灰塑题材与陶塑题材一致,表现方法也相似。灰塑不可预制,全靠现成手工制作,整个作品的主要材料是石灰,作品内部须有固型骨架,不可留空,但内外层材料使用了不同的添加剂,致硬度、吸水率和表面密度有一定的差异。在广府地区,较常见使用陶塑屋脊压灰塑脊基的正脊做法。
自古以来,广东地区就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前沿,很多传统工艺的形式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灰塑也是其中之一。而且,岭南地区远离中原,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有丰富想象力的世俗文化。灰塑题材体现了广府民俗趋吉避凶的心理习惯,蕴藏着祈福和教化的意味。灰塑的取材范围有故事传说、祥禽瑞兽、花卉果木、博古杂宝、吉祥文字、纹样图案和大量舶来题材。灰塑匠师实质上只使用有限的元素,通过谐音、借喻和比拟三种方式,便足以表达如此广发的题材。
【链接一】岭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每年3月到5月的雨季,大量的雨水造成的高湿度会加速建筑结构的风化,温热潮湿的天气还会带来各种虫害,特别是白蚁,对砖木结构建筑的破坏是毁灭性的,而灰塑的材料就具有防潮驱虫的效果,用其加固建筑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因风化和虫害倒塌的风险。广东地区临近大海,每年都会有十余个合风过境,如若建筑结构不稳固,屋顶重量过轻,都会造成房屋倒塌的严重后果。灰塑能有效增加房顶的重量,稳固建筑结构,帮助建筑抵御台风的侵袭。除此之外,由于台风的关系,岭南建筑(特别是大体量建筑)都没有密集的防火山墙,辅助防火墙、阻断火势蔓延也成为了灰塑的重要作用之一。
(节选自《谈岭南灰塑的美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链接二】
广府灰塑的主要装饰题材
题材分类 |
主要代表图案 |
主要使用部位 |
适合表现技法 |
几何纹样 |
卷草纹、蘷纹 |
山墙八字、脊座、博古 |
浅浮雕 |
花卉草木 |
松树、梅花、杨桃、荔枝等 |
正脊、墀头、照壁 |
高浮雕结合局部透雕 |
动物纹样 |
喜鹊、蝙蝠、仙鹤、鲤鱼等 |
正脊、看脊、垂脊、照壁 |
高浮雕结合局部透雕或原雕 |
风景题材 |
珠江早春、羊城八景 |
看脊、照壁 |
高浮雕 |
人物神仙 |
刘关张、八仙、三官、寿星等 |
看脊 |
高浮雕、立体圆雕 |
博古杂宝 |
八宝、暗八仙、三官、寿星 |
脊座 |
浅浮雕 |
文字纹样 |
吉祥祝语、名家诗句 |
正脊小品、楹联 |
浅浮雕 |
(选自《岭南广府地区灰塑装饰艺术保护研究》)
(1)以下关于"灰塑"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A.灰塑是一种建筑类别,大量应用在建筑物的屋顶和墙体上。 |
B. |
B.岭南地区的灰塑能留存至今,主要原因是其更能耐受低温。 |
C. |
C.广府灰塑多应用在可受日光和风雨的部分,潮汕灰塑则相反。 |
D. |
D.灰塑不可预制,陶塑构件可预制,灰塑题材比陶塑的多一些。 |
(2)关于灰塑工艺运用在广府建筑上的好处,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A.灰塑的材料能够防潮,可以降低建筑因风化倒塌的风险。 |
B. |
B.灰塑的材料能够驱虫,防止虫子对砖木结构建筑的破坏。 |
C. |
C.灰塑能增加房顶重量,稳固建筑结构,帮助建筑抵御台风。 |
D. |
D.灰塑能够提高防火墙密集度,辅助防火墙,阻断火势蔓延。 |
(3)下列对广府灰塑题材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A.广府灰塑题材中的杨桃、荔枝等岭南特有的水果,体现出浓郁地方特色。 |
B. |
B.广府灰塑题材中的喜鹊、蝙蝠(福)、仙鹤等动物,蕴含着祈福的意味。 |
C. |
C.广府灰塑题材中的"刘关张"结义的故事,宜扬忠义思想,体现教化功能。 |
D. |
D.广府灰塑的各种题材最常用的表现技法是高浮雕,塑造动物图案难度最大。 |
(4)选文(含链接材料)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点列出并举例。
(5)广州市为灰塑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获得通过。你认为通过的理由可能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点陈述。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A)邓发?邓发……哦,是的,邓发就是中国红军特务队的首领。而且还有,我的天,还悬赏五万元要他的头啊!
邓发泄露了他的身份,快乐得跳起舞来。他被这有趣的局面所鼓舞,就无法压制他的兴奋;他,这著名的"共匪",现在是生活在敌人的营幕之中,拿他的鼻子碰着到处密布的侦探呢。
(B)不过我急于把它找回来的直觉,是绝对正确的。因为第二天蒋委员长突然到西安来了,这天的早晨街上完全断绝了交通。通到城里去的所有道路,都排列着宪兵和军队,沿路的农民都被从家里赶了出去,有几家看不上眼的小屋也完全被拆毁。那时候我们的汽车要通过那条路到渭水,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条路接近高度警戒着的飞机场。
委员长的到临与仍旧新鲜地留在我的脑子里的场面﹣﹣毛泽东、徐海东、林彪、彭德怀等在红色中国的街道上闲庭信步,形成了一种不易忘掉的对照。委员长并没有被悬赏通缉,这生动地表明谁怕百姓,谁相信百娃。但是即使在西安为了保护委员长的生命而布置的一切戒备,仍被证明并不充分,因为在保卫他的这一军队内部,也已有他的很多敌人。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
(1)选文A中的邓发见"我"的任务是;选文B中的"它"指的是。
(2)原著具有鲜明的态度,请从选文A、选文B中各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3)联系原著,概括作者阐明的主要见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与母亲相守50天
明前茶
因为武汉封城,莉君已经在娘家待了整整50天。
莉君与母亲都是能干且脾气犟的人,秉承的人生哲学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因此,往年春节,莉君回娘家过年,待上5天,是她忍受的极限。她40多岁了,可一回娘家,一定会被老母亲当成14岁的小姑娘管着。
早上睡个懒觉,挨管;晚上11点过了还在刷剧,挨骂;怕胖,少吃一口肉,要管,说是富富态态才吉利;做瑜伽伸展得像一只软腰猫,要管,说是万一闪了腰,村医那里可只有几封土膏药,拍个X光片还要上镇医院。
回娘家才两天,平地一声雷,武汉封城了。见女儿一脸的震惊和恍惚,母亲_____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莉君略有不快地说:"留在这儿干吗?跟你吵架呀!"话一出口,她就有点后悔。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也是人之常情。然而,莉君也有不愿意长留的理由,要忍受网络不稳定、洗澡没浴霸的不便。可是母亲就没有不便吗?按母亲的话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媳妇孙辈,光是坐下来吃饭,就是满满一桌。这一封城,儿孙们都回不去,不光要张罗吃喝,单是儿孙要用的文具、电池、拖鞋、睡衣,就够母亲忙的了。
莉君的心被揪扯 了一把。依照她的脾气,说软话是不可能的,尽量帮衬母亲维持这一大家子的正常运转,就成了莉君暗自给自己分派的任务。
每天,她帮母亲将一百多斤腊肉、咸火腿搬出去晾晒。母亲欣慰地说:"幸亏今年没嫌土猪肉贵,依旧腌了那么多肉,不然这会儿村镇都封了,上哪儿买肉去。"莉君听了惭愧,往年,回武汉前,母亲总要往车的后备厢里塞满米油、腊肉,自己心里可全是嫌弃。
每天,莉君还帮母亲侍弄小菜园。往年,母亲四处张罗菜种、粪肥的时候,莉君都要取笑她说:"没事干!快递一公斤十块钱,比青菜贵两倍多,还要往武汉儿女家快递蔬菜,会不会算账啊!"母亲说:"劳动不休,筋骨不锈。你爸走了,去菜园还能听听鸟唱,晒晒太阳,解个寂寞,你们年轻人不懂的。"这一回,菜园终于派上大用场。莉君跟着母亲收菜锄地,看见菜园里的一株野茶树生出新芽,她憋闷多日的心里,仿佛沁入了一股清气。她终于理解母亲不愿闲在屋里,非要出门劳作的原因。
每天,母亲上灶炒菜,做馒头,蒸发糕,莉君就蹲在灶口帮她烧火。母亲说火软一些,她就挑松柴火,只放枯枝败叶;母亲说火硬一些,她就燃起硬柴,将火烧得旺旺的。这样的日子里,她仿佛回到了14岁,那个唯母命是从的年纪。她觉得这也挺好,自己脱去了成年人的生硬铠甲,母亲忘记了老迈垂暮。母女俩诉说往事,对上了只有她俩知道的暗号。有一天,炒完一大桌子的菜,母亲自言自语:"真是怪了,以前一个人吃饭,在电磁炉上炒两个菜,就腰酸腿疼;如今一烧大柴灶,这八大碗菜做下来,倒也不觉得小腿沉重,咋回事?"莉君笑道:"老妈,灶口暖和,比电磁小太阳还管用。要不,为何老猫都喜欢偎着灶口?"母亲望了她一眼,说了平生第一句软话:"闺女,等你也要靠偎灶驱寒时,你就回妈这儿。妈这儿別的没有,大灶柴火管够。"
莉君眼眶发涩。令她眼眶发涩的还有一件小事:那天,母亲上山拾柴归来,挑出了一小截软木,严正警告众人,尤其是莉君两个弟弟家的皮猴儿,不准动她的木头。大家都纳闷、她要用这一小截软木干吗。几天后,莉君意外地得到了礼物﹣﹣母亲亲手雕的软木青蛙。只见栩栩如生的青蛙蹲在荷叶中央的筋脉上,好像准备随时腾跃而起。"37年了,我总记着欠闺女一份情,"母亲说,"小时候,干活有你的,玩具没你的。你要过一个发条青蛙,我和你爹都没能满足……"。
莉君接过青蛙,仿佛看见母亲的牵挂在木雕的每一线光影中流转……
(选自《西安晚报》2020年3月20日,有删改)
(1)选文中哪些事体现了莉君母亲的"能干"?
(2)选文多处运用插叙的写法,请举出一例并简析其作用。
(3)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体会下面语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
②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充母亲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并说明理由。
母亲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
(4)某文学刊物《腾飞》设有"人间亲情""山水游踪""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北斗,国之重器
①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成功发射,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系统组网完成。
②提到卫星导航,人们自然会想到GPS系统。GPS系统由美国研发,自1995年建成后,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既然GPS系统方便可用,为什么还要建设北斗系统呢?卫星导航系统属国之重器,只有拥有自主建设和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才能长期、稳定、可靠地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
③目前,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以及中国的北斗系统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功能大体相近,都能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高精度定位、导航、测速、授时服务。而中国的北斗三号系统在诸多方面还拥有自己独特的服务功能。
④高精度的"太空灯塔"。 相比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通过配置新一代原子钟,提升了卫星性能,定位精度提升1至2倍,改善了用户体验。北斗三号可以为汽车导航提供静态厘米级、动态分米级的高精度定位,实现车道级的导航。换句话说,在北斗的帮助下,未来导航软件能准确地判断你的车是在中间车道,还是左转车道。北斗三号系统还可以向用户提供精密测量测绘数据。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表示,测量地震后建筑物的下沉变化,即便是几毫米,都逃不过北斗的法眼。
⑤更有效的搜救服务。北斗三号系统通过在6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上搭载搜救载荷,为水上,陆地以及空中遇险目标提供定位和救援服务,其他的卫星导航系统只能收到求救者向卫星发出的求救信息,至于求救信息是否发出,救援人员是否收到,求救者无从得知。我国的北斗三号系统专门设计了反向链路,求救者不仅可以发出求救信息,还可以收到救援人员的反馈信息。这样大大增强了求救者的获救信心,从而提升了搜救成功率。
⑥独门绝技的"短报文"。与众不同的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附加了通信功能﹣﹣短报文,具备在没有网络信号条件下的通信功能。在无人区、荒漠等地区,或在通信基站遭受地震、洪水、台风等破坏时,装有短报文模块的北斗终端仍能保证通信畅通。如今,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能力显著提升,每次能发送汉字1200个,还可发送图片等信息,应用场景更为丰富。北斗的一体化功能不仅能让用户知道自己"在哪儿",也能告诉别人"发生了什么"。对北斗的这一功能,GPS之父帕金森教授盛赞道:"这是多么美妙的体验!"
⑦不少人好奇,我们何时才能用上自己的北斗呢?其实,北斗就在你我手中!卫星导航是以芯片模式搭载在手机硬件里,只要拥有一台装有北斗芯片的手机,就可以收到北斗卫星的导航信号。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 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销量已突破1亿片。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市场申请入网的智能手机,超过75%支持北斗定位。就连大家非常熟悉的共享单车,也大量使用了北斗定位系统。可以说,北斗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研发周期最长、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复杂的航天系统工程,是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
(选文有删改)
(1)选文思路清晰,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 、 和 。
(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之重器北斗导航系统的研制和组网完成必将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以及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B.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具体说明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新一代原子钟的精度得到显著提升。
C.第⑥段引用GPS之父帕金森教授对北斗三号一体化功能的赞誉,说明了该项功能给用户带来的全新体验。
D.第⑦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截至2019年底"对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的销量统计从时间上进行限制,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北斗系统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气象测报、防灾减灾以及公共安全等领域广泛应用。结合选文,解释北斗系统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阅读《放牛》 一文,完成小题。
⑴大约六岁的时候,生产队分配给我家一头牛,父亲就让我去放牛。
⑵记得这头牛是黑色的,性子慢,身体较瘦,却很高,大家把它叫“老黑”。父亲把牛牵出来,把牛缰绳递到我手中,又给我一节青竹条,指了指远处的山,说:“就到那里去放牛吧。”
⑶我望了望牛,又望了望远处的山,那可是我从未去过的山呀。我有些害怕。说:“我怎么认得路呢?”
⑷父亲说,跟着老黑走吧。老黑经常到山里去吃草,它认得路。
⑸父亲又说:“太阳离西 边的山还剩一竹竿高的时候,就跟着牛下山回家。”
⑹现在想起来仍觉得有些害怕,把一个六岁小孩交给一头牛,交给荒蛮的野山,父亲竟那样放心。
⑺我跟着老黑向远处的山走去。
⑻上山的时候,我人小爬得慢,远远地落在老黑后面,我怕我追不上它我会迷路,很着急,汗很快就湿透了衣服。我看见老黑在山路转弯的地方把头转向后面,见我离它很远,就停下来等我。
⑼这时候我发现老黑对我这个小孩是体贴的。我有点喜欢和信任它了。
⑽听大人说牛生气的时候,会用蹄子踢人。我可千万不能让老黑生气,不然,在高山陡坡上,他轻轻一蹄子就把我踢下悬崖,踢进大人们说的“阴间”。
⑾可我觉得老黑待我似乎很忠厚,它的行动和神色慢悠悠的,倒好像生怕惹我生气,生怕吓着了我。
⑿我的小脑袋就想:大概牛也知道大小的,在人里面,我是小小的;在他面前,我更是小小的。它大约觉得我就是一个还没有学会四蹄走路的小牛儿,需要大牛的照顾,它会可怜我这个小牛儿的吧。
⒀在上陡坡的时候,我试着抓住牛尾巴借助牛的力气爬坡,牛没有拒绝我,我看得出它多用了些力气,它显然是帮助我拉着我爬坡。
⒁很快地,我与老黑就熟了,有了感情。
⒂牛去的地方,总是草色鲜美的地方,即使在一片荒凉中,牛也能找到隐藏在岩石和土包后面的草丛。我发现牛的鼻子最熟悉土地的气味。牛是跟着鼻子走的。
⒃牛很会走路,很会选择路,在陡的地方,牛一步就能踩到最合适、最安全的路;在几条路交叉在一起的时候,牛选择的那条路,一定是到达目的地最近的。我心里暗暗佩服牛的本领。
⒄有一次我不小心在一个梁上摔了一跤,膝盖流血,很痛,我爬在地上,看着快要落山的夕阳,我哭出了声。A这时候,牛走过来,站在我面前,低下头用鼻子嗅了嗅我,然后走下土坎,后腿弯曲下来,牛背刚刚够着我,我明白了:牛要背我回家。
⒅写到这里,我禁不住在心里又喊了一声:我的老黑,我童年的好伙伴!
⒆我骑在老黑背上,看夕阳缓缓落山,看月亮慢慢出来,慢慢走向我,我觉得月亮想贴近我,又怕吓着了牛和牛背上的我,月亮就不远不近地跟着我们 。整个天空都在牛背上起伏,星星越来越稠密。B牛驮着我行走在山的波浪里,又像飘浮在高高的星空里。 不时有一粒流星,从头顶滑落。前面的星星好像离我们很近,我担心会被牛角挑下几颗。
⒇牛把我驮回家,天已经黑了多时。母亲看见牛背上的我,不住地流泪。当晚,母亲给老黑特意喂了一些麸皮,表示对它的感激。
(21)秋天,我上了小学。两个月的放牛娃生活结束了。老黑又交给了别的人家。
(22)半年后,老黑死了。据说是在山上摔死的。我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人们都觉得好笑。他们不理解一个小孩和一头牛的感情。
(23)前年初夏,我回到家乡。我找到了第一次拉着牛尾巴爬坡的那个大石阶,它已比当年踏平了许多,石阶上有两处深深凹下去,是两个牛蹄的形状,那是由无数头牛无数次地踩踏成的,肯定,在三十多年前,老黑也是踩着这两个凹处一次次领着我上坡下坡的。
(24)我凝望着这两个深深的牛蹄窝。我嗅着微微飘出的泥土的气息和牛的气息。我在记忆里仔细捕捉老黑的气息。我似乎呼吸到了老黑吹进我生命的气息。
(25)我忽然明 白,我放过牛,其实是牛放了我呀。我放了两个月的牛,那头牛却放了我几十年。
(26)也许,我这一辈子,都被一头牛隐隐约约牵在手里。
(27)有时,它驮着我,行走在夜的群山,飘游在稠密的星光里……阅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对老牛的情感变化。
()—— 喜欢信任 ——()—— 悲痛 ——()第⑹中说,“父亲竟那样放心”,读完全文,你觉得父亲为什么放心?
请说说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作用。
牛去的地方,总是草色鲜美的地方。请在文中划横线的A、B两处中选择一处按要求进行赏析。
A.这时候,牛走过来,站在我面前,低下头用鼻子嗅了嗅我,然后走下土坎,后腿弯曲下来,牛背刚刚够着我,我明白了:牛要背我回家。(动作描写)
B.牛驮着我行走在山的波浪里,又像飘浮在高高的星空里。(修辞手法)文中的“老黑”令人感动,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