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诗阅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词的下阕中两次用到了“欲说还休”,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理?
词的上阕是对下阕的对比衬托,诗人说“而今识尽愁滋味”,“尽”字极具内容,试作分析。结句“却道天凉好个秋”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文言虚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1)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
答: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
答: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2)最后一句诗人写友人住处的环境是为了告诉读者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双调】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①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②逆旅淹留③。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浙江嘉兴人。②新丰:今陕西临潼县东北。③淹留:长期逗留,羁留。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展现出来的优美意境。

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林仰的《早行》,完成第7题。
少年游 早行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注释:霁:雨后、雨后的天色。
(1)词中体现“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具体诗句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共4分)
鹭 图
刘羽(明)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向斜阳白头。
首句“芳草垂杨荫碧流”描绘的春景有何特点?对刻画白鹭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托物言志,请结合第三、四句诗说说“独”“叹”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