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和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冰箱中使用含氟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 |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 |
C.大量使用含硫燃料会导致酸雨的增多 |
D.水体污染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
一包混有杂质的Na2CO3,其杂质可能是Ba(NO3)2、KCl、NaHCO3,今取10.6g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克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g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样品中只混有NaHCO3 | B.样品中一定混有NaHCO3,可能有KCl |
C.样品中混有NaHCO3,也有Ba(NO3)2 | D.样品中混有KCl,也可能有NaHCO3 |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
A |
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 |
通入氧气,点燃 |
B |
氢气 |
氯化氢 |
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过量浓硫酸 |
C |
锌粉 |
铁粉 |
加入适量氯化锌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氯化钾溶液 |
碳酸钾 |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①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②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③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⑤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的组成里一定含有C元素和H元素
A.②⑤ | B.②④⑤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把洁净的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蓝色 |
B.加热饱和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 |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
D.在氨水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
大多数染发剂中含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并有致癌作用,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6H8N2 |
B.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 4: 1 |
C.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
D.对苯二胺能通过皮肤被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