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要经过三个阶段: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2 上经过 Q点时的加速度
B.卫星在轨道3上的动能小于它在轨道1上的动能
C.卫星在轨道3上的引力势能小于它在轨道1上的引力势能
D.卫星在轨道3上的机械能大于它在轨道1上的机械能
科目 物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人造卫星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所示为一直角棱镜的横截面,,一平行细光束从O点沿垂直于bc面的方向射人棱镜,已知若不考虑原入射光在面上的反射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部分光线从面射出
B.光线在面上发生全反射
C.部分光线从bc面射出,且与面斜交
D.部分光线从面射出,且与面垂直

有关放射性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衰变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从而放出电子的过程
B.射线一般伴随着射线产生,这三种射线中,射线电离能力最强
C.由核反应方程可知核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核电荷数守恒
D.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氡原子核

A.电磁波的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式为
B.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都是电磁波
C.电磁波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波动现象
D.把需传递的电信号“加”到载波的过程叫调制,常用调制方法有调幅和调频两种

在物理学发展进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C.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D.爱因斯坦首先提出了量子理论

图中甲,MN为很大的薄金属板(可理解为无限大),金属板原来不带电。在金属板的右侧,距金属板距离为d的位置上放入一个带正电、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由于静电感应产生了如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P是点电荷右侧,与点电荷之间的距离也为d的一个点,几位同学想求出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但发现问题很难。几位同学经过仔细研究,从图乙所示的电场得到了一些启示,经过查阅资料他们知道: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与图乙中虚线右侧的电场分布是一样的。图乙中两异号点电荷量的大小均为q,它们之间的距离为2d,虚线是两点电荷加线的中垂线。由此他们分别求出了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一共有以下四个不同的答案(答案中k为静电力常量),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