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现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
揭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一般规律的是()
A.基因的遗传规律 | 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C.中心法则 | D.自然选择学说 |
胰岛B细胞内某个DNA分子,已知在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上G+C占60%,A占24%,则另一条链上A占整个DNA分子的碱基比例为()
A.60% | B.24% | C.8% | D.16% |
生物的遗体物质有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是主要的,控制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是()
A.DNA和RNA | B.DNA或RNA | C.DNA | D.RNA |
下图为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图中甲表示甲硫氨酸,丙表示丙氨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③上的某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
B.组成②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②在生物体内共有61种 |
C.该图表示翻译过程,丙氨酸的密码子是CGA |
D.若合成蛋白质的基因中有3000个碱基对,则合成的蛋白质中最多有氨基酸500个 |
在豌豆粒中,由于控制合成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插入外来的DNA片段而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使得豌豆粒不能合成淀粉而变得皱缩。此事实说明了( )
A.基因是生物体性状的载体 |
B.基因能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C.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D.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