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豌豆五种杂交的实验组合统计数据:
据上表判断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通过第一、四组可以得出红花对白花为显性性状,通过第二、四组可以得出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 |
B.以A和a分别代表株高的显、隐性基因,D和d分别代表花色的显、隐性基因。则第一组两个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AaDd、aaDd |
C.每一组杂交后代的纯合子的概率都相同 |
D.最容易获得双隐性个体的杂交组合是第五组 |
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 |
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
C.图中共有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 |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兴奋 |
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还应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 |
B.若30 min后液面没有变化是因为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
C.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则液面应该下降 |
D.该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 |
下列关于影响酶促反应速率(V )因素的研究中,条件控制和预期结果的关系合理的是( )
A.有足够的底物,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酶浓度成正相关 |
B.酶浓度恒定,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在一定范围内,V与底物浓度成正相关 |
C.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pH适宜的条件下﹣﹣V与温度成正相关 |
D.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V与pH成正相关 |
水分子之所以能从低浓度的溶液中进入高浓度的溶液中,是因为存在渗透压.为了证明这一渗透压的存在,并且也能测定渗透压的大小,有人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假设三个实验中水分子进入半透膜的速度是V1,出来的速度是V2.下列对a到b的过程中V1的变化情况和b到c的过程中V2的变化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V1由快变慢,V2由慢变快 | B.V1和V2都是由慢变快 |
C.V1和V2都是由快变慢 | D.V2由快变慢,V1由慢变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