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是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其中古登堡面( )
A.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 |
B.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 |
C.是岩石圈与软流层的分界 |
D.是软流层与上地幔的分界 |
当地震灾害发生时,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①身处平房,应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区
②身处户外时,应躲到房屋外墙窗下避震
③身处楼房,应迅速用绳索下楼逃生
④身处街道时,应护住头部,远离高层建筑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 | D.①④ |
地震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对抗震救灾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震引起狂风、暴雨,致使电信中断,房屋倒塌 |
B.地震引起水库、湖坝崩塌给下游地区造成洪水危害 |
C.地震引起滑坡、泥石流阻断交通,增加救援人员和物资运输的难度 |
D.地震引起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危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可能诱发地震的人为原因是
A.大型水库蓄水 | B.人为产生的环境污染 |
C.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 | D.对地表植被的长期破坏 |
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和一个烈度 |
B.一般来说,地震的烈度与震级大小成反比 |
C.所有地震均是由地质构造变动引发的 |
D.烈度的大小与震源深度和震中距有关 |
图3为中国自然灾害分区图,读图完成问题。下列地区及其易发或多发自然灾害组合正确的是
A.甲地区—地震、沙尘暴 | B.乙地区—旱涝、病虫害 |
C.丙地区—海啸、风暴潮 | D.丙地区—冻害、暴风雪 |
旱涝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区域是
A.甲地区 | B.乙地区 |
C.丙地区 | D.丁地区 |
该区旱涝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 |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
C.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
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