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区域的地理事物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若该河流分布在我国,影响该地区典型自然植被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 B.大气环流 |
C.洋流性质 | D.冬夏季风 |
下列地理过程最能反映该地区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是:( )
A.坡地垦荒→水土流失→农业减产 |
B.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洪涝频发 |
C.大水漫灌→地下水减少→地面下沉 |
D.过量引水→河流干涸→绿洲萎缩 |
读我国某地区简图,回答13~15题。与图中斜线所示区域的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A.山高谷深、地形坡度大 | B.现代地壳运动活跃 |
C.夏季降水多且强度大 | D.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良好 |
图中A处7月份盛行
A.东北风 | B.西北风 | C.东南风 | D.西南风 |
图中A省西北部三江并流景观中的“三江”是指
A.长江、黄河、澜沧江 | B.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
C.珠江、长江、澜沧江 | D.闽江、嘉陵江、雅砻江 |
读右图,回答10~12题。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的土壤是由流水带来的 |
B.甲地区植树造林的水热条件优于乙地区 |
C.乙地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谷地 |
D.①地区比②地区更适合发展种植业 |
2003年秋季,乙、戊附近两条河流洪灾严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条河流都属黄河中游的支流 |
B.当年秋雨偏多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南下早、强度大 |
C.三门峡水库为缓解洪灾起了关键性作用 |
D.灾情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
有关图中丙山脉及其两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 | B.南侧平均气温低于0℃ |
C.北侧国土整治的重点是风沙危害 | D.治理水土流失是南北两侧面临的共同问题 |
我国西部地区的地理差异有
A.甘新多沙漠戈壁,青藏多大河湖泊 |
B.陕甘宁地势低平,云贵川地形崎岖 |
C.新疆的河流皆为内流河,西藏的河流皆为外流河 |
D.青海高寒干旱,甘肃温暖湿润 |
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状况与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东部耕地多、西部草原多——土地利用方式不同 |
B.北方多煤、南方多磷——地质史上植被覆盖情况不同 |
C.西南湿润、光照少、垂直地域差异显著——降水多、地形复杂 |
D.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田——灌溉水源的丰歉程度不同 |
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地区差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东部,北方的平原比南方多,但水热条件比南方差 |
B.西北地区的垂直地域差异显著,西南地区不显著 |
C.北方的可更新资源多,南方的非可更新资源多 |
D.南方的可更新资源多,北方的非可更新资源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