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西方学者明确指出:“马歇尔计划则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 )
| A.标志着战后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
| B.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完全激化 |
| C.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政治经济联系 |
| D.导致美苏由同盟关系转为对抗关系 |
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
|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
| 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 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 |
在《马关条约》诸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
| A.割台湾给日本 |
|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
|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
| D.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
与“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 C.日俄战争 | D.抗日战争 |
“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
|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
|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
|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