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新生活运动发起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国民政府已取得政权七八年,加上各层官吏中,东西洋留学生出身者甚彩(注:多),较有时间和精力注意到民众的生活状态,譬如生活肮脏、杂乱、缺乏公德意识,人际关系苟且自私,毫无羞耻心,社会气氛黯淡、杂乱、暮气深重,乌烟瘴气……
——《新生活运动闲话》
材料二 新生活运动开展初期,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在南京、上海、南昌等大城市,卫生状况有明显好转。为了整顿社会秩序,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限制娱乐的法令,如禁止饭店、舞厅夜间营业等。1935年4月17日,在吸食、买卖鸦片最严重的四川成都,关闭了1 300多家大烟馆。许多城市的社会治安以及卫生等状况也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张岚《国民党“新生活运动”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生活运动取得了哪些成效,并谈谈你对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认识。(9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光绪元年(1875)初,郭嵩焘上奏《条陈海防事宜》,主张“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方之基”。同年,清廷任命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使节。郭嵩焘在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给驻在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光绪三年,郭嵩焘上奏清廷,建议在华侨集中的各埠设领事以护民,清廷迅速在新加坡、旧金山、横滨等地设立了领事馆。郭嵩焘建议总理衙门编纂《通商则例》发给各省并各国驻华公使,使在处理外交事务时有所参本。
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时,湖南士绅群情激奋,要开除他的省籍。有人编了一副讽刺对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后来,郭嵩焘被迫辞职回到故乡长沙,全城遍贴揭帖指责他“勾通洋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郭嵩焘病逝。李鸿章奏请朝廷宣付史馆为郭立传,并请赐谥。朝廷降旨曰:“郭出使外洋,所著书籍,颇滋物议,故不准立传赐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郭嵩焘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失败的原因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欧洲本身正在被外来的两个大国苏联与美国划分成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在地理上、政治制度上和意识形态方面都被一分为二,“被战火摧毁的幻灭的欧洲,匍匐在华盛顿和莫斯科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之下”。这种形势与人们所熟悉的19 世纪和20 世纪初欧洲全球霸权的格局实在是惊人的相反。当时,全世界的人们都已习惯于欧洲列强对整块整块的大陆进行瓜分,甚至认为这就是国际事务正常秩序的一部分。
二战后,无论欧洲的大国还是小国愿意与否,在决定其外交政策的时候,都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历史传统,也必须考虑东西方对峙这一重要因素,而且其经济恢复和国家安全都要分别依靠与苏联和美国的结盟才能办到。与此同时,伴随着欧洲世界霸权的消失,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奋起“对西方造反”,从而使争取主权平等,政治独立,种族平等,经济公正和文化解放这五大主题为基本内容的非殖民化进程,终于以始料不及且无法控制的速度席卷了所有殖民帝国,并进而引发了“全球大分裂”。
(1)根据材料,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发生的主要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麦迪逊1787年4月给华盛顿写信说“鉴于各州的个别独立地位是与它的合决主权是极端不相容的,而若要把各州并合成一个单一的共和国则又操之过急且无法达到,所以我择取了某种中间的立场”。
麦迪逊认为政府的产生必须来自社会上的大多数人,而不是一小部分人,或者社会上某个幸运阶级。但也要防止一般民众做出损害少数人的决定。他认为直接民主是多数人的私权,间接民主则体现了所有人的利益。“人类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不等于在财产、意见和情感上就完全平等。只有代议制的共和政体才能对这种政体(指纯粹民主的政府)进行矫正工作”。
(1)根据材料,概括麦迪逊的主要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麦迪逊思想的实践效果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元仁宗是元朝第四位皇帝。他支持将汉文著作翻译成蒙古文,如《尚书》、《大学衍义》、《贞观政要》、《帝范》、《资治通鉴》等。在下令翻译《贞观政要》时,他指出此书有益于国家。仁宗下诏规定:汉人职官子孙承荫,需考试一经一史,考试合格者直接任职,免去见习期。蒙古职官子孙承荫者可以选择考试,通过考试的人授官时比原袭职务高一等。元仁宗通过核实田土占有状况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但一些“郡县并缘以厉民”、“考核多失其实”,百姓苦不堪言。
(1)根据材料,概括元仁宗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仁宗改革的主要影响
民意测验是一种了解公众对某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意见和态度的测验方法,中国较为规范的民意测验发端于民国时期。
1926年1月4日,当时有较大影响、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群体的《京报副刊》在新年第一期头版刊登了主编孙伏园向读者征求关于“新中国柱石十人”的倡议书。该民意测验前后进行了55天,收到有效投票791份。
附《京报副刊》“新中国柱石十人”测验评选结果:
排名 |
姓名 |
备注 |
排名 |
姓名 |
备注 |
1 |
蔡元培 |
1916年始任北京大学校长 |
6 |
王宠惠 |
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 |
2 |
汪精卫 |
广州国民政府主席 |
7 |
陈独秀 |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中共中央总书记 |
3 |
蒋介石 |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
8 |
李烈钧 |
国民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国民大革命 |
4 |
吴稚晖 |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1924年起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 |
9 |
于右任 |
国民党员,积极宣传民主革命,参加过二次革命、国民大革命 |
5 |
冯玉祥 |
北洋军将领,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府,组建国民军 |
10 |
徐 谦 |
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参加过反袁斗争和国民大革命 |
结合“新中国柱石十人”测评结果,评点一项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主要观念。
要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史论结合,评点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