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学者认为,夏商西周确立了封建大一统,那么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吞并就是对夏商西周体制的否定。秦统一后,确立新的体制,又是对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的否定。这种以一个否定另一个,螺旋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个正—反—合阶段。而隋唐、宋、元又构成了第三个正—反—合阶段。元代的行省制相当于其中的“合”。由此,作者认为行省制

A.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C.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D.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摒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剑桥中华民国史》中提供的下列数据主要说明了(  )

时间
华资工厂
华资资本
工人
1913年
1698家
330824000元
270717名
1920年
1759家
500620000元
557622名

A.华资工厂数量增加
B.华资资本数量增加
C.华资企业中工人数量增加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说明(  )

A.受外商企业和洋务派企业的刺激
B.清政府扶植沿海地区兴办企业
C.东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D.沿海地区适宜使用机器生产

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了下坡路,根本原因是由于(  )

A.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
B.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D.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B.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薄弱
D.与封建经济相比处于劣势

民国初年,出现兴办实业潮的原因有(  )
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②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④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