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 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把因懒惰不务正业而致贫困的人及其妻子儿女收为奴隶,以此杜绝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丧失损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管仲相桓公”之后,桓公最后取得了怎样的成就?(4分)
(2)材料二中“务耕织”“尚军功”分别指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 (2分)
(3) “商鞅之法,良法也”,请简要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3分)
(4)你认为二位改革者有何共同之处?(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探究实践题: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全球生产力发艘,加速世界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加刷国际竞争,增加国际风险。请你参加以"全球化利与弊"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材料回放】
材料一 20世纪末,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有六万多家,创造了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0%,贸易额的60%,时外投资的90%。
材料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面包屑。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曾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困愈穷。"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刺激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正向全面小康迈进。
【知识回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
【联系实际】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能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问题,请你各列举一例。
【问题探究】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为什么会"穷国愈穷"?
(4)中国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足。结合中国的经验和教训,请你谈谈发展中国家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改变"穷国愈穷"的局面。

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材料二"洋务运动不过剪断了一些树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根据相应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社会变革"是近代史上哪一场重大改革?
(2)洋务运动采取哪些措施"剪断了一些树叶"?辛亥革命"将这棵大树砍断"是指什么?
(3)从政治角度分析,材料一中所说的"社会变革"与中国的辛亥革命有什么不同?(从两个方面比较不同点即可)。

图表题:
2012年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四十周年,某校同学拟举办一次"中国外交风云"图片展,下面是其中选出的三幅图片和图片展解说词,请你将解说词填写完整。

图一:1954年,中国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共同倡导,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图二:1955年,中国代表团团长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图三: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签署,中美两国结束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2012年2月我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时说,此次访问是为推进相互尊重、互利互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并表示中国领导人能够从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长远需要出发,使中美关系不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
回顾中外交往的历史,品味习副主席的讲话,探究下列问题:
(1)我国古代对外交流频繁。请问:汉朝对外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是什么?列举一位唐朝时期为中外友好往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2)明朝郑和下西洋与西方开辟新航路相比,目的有何不同?明朝中后期,我国外交出现外国势力侵入的新形势,试举一例说明。
(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条约中哪一内容最能体现这一特征?
(4)请列举一个20世纪40年代中美合作的事例。依据材料回答,建立良好中美关系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历史告诉我们,大国崛起得益于体制的创新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美国的探索:"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苏联(苏俄)的探索: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铁路管理+美国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社会主义。斯大林在1926年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统一最集中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按计划进行的"。
材料三:新中国的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如图,改革开放前后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1)材料一中"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南京条约》中的哪些内容体现了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目的?罗斯福创新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20年代,苏俄的哪一政策基本体现了列宁的主张?斯大林主张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从当前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角度分析这一体制有何弊端?
(3)依据材料三,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推行什么政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4)综上所述,你对"大国崛起得益于体制的创新与发展"有何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