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关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甲认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乙认为:“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丙认为:“人是架钟表,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骨骼是齿轮,人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是对命题、观念进行加减。”丁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以上观点分别属于( )
A.相对主义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辩证法 |
B.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辩证法 唯心主义 |
C.相对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
D.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辩证法 |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移动调查终端与问卷网,对201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6.8%的受访者确认劳动光荣永不过时,任何时代都离不开劳动。劳动的价值得到多数人的认可,这是因为
①劳动是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
②劳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③劳动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④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这是因为
A.劳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
B.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
C.劳动群众在改造规律中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
D.劳动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
2015年8月12日,在成绵高速绵阳往成都方向处,一辆货车发生侧翻,车上20多吨梨子散落一地,引起附近村民疯抢。哄抢者真的缺少这些物资吗?并非如此,一是占便宜的心态,二是凑热闹的本能,有好处为什么不去捞点儿?这是国人的常规心态,即便是我们早已是衣食无忧。这说明()
①尽管客观上生活富足,但意识容易指导人们作出破坏社会的行为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从众心理支配下的人的行为是错误的
④要完善上层建筑来化解社会矛盾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宣示了中国对历史、对和平、对国际秩序和人类文明等方面的看法,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也传递了中国珍爱和平的坚定信念,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振聋发聩。这三个必胜体现的哲理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要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015年8月2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专题讲座,讨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与3D打印等问题。3D打印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多个领域。倘若将来能应用于医疗,那么器官移植将会变得非常简单,因为只要在患者身上取一些干细胞培养成打印原料,就可打印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器官进行移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属性 |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造客观事物 |
C.自然物的存在及其属性是改造世界的基础 |
D.世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