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②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拟: ②强: ③唳: ④壑: 翻译: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选段中作者讲述了幼时的什么趣事?结合选文,就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乐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二)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解释下面划线的“之”字。(2分)
A、杨子之邻人亡羊之:
B、又请杨子之竖追之之:.补出省略成分。(2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翻译。(3分)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一)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本文选自课文《》 ,作者,又名,字元亮,(朝代)著名诗人。
、下列划线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
B.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
C.无论魏晋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
D.来此绝境古义:极其优美的环境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
、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翻译。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选(),译文:、请写出两个源自《桃花源记》的成语。
和、下列各句中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陶渊明《桃花源诗》)”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桃花源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
、《桃花源记》叙述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 屋舍俨然俨然: (2)具答之具:
(3)芳草鲜美鲜美:(4)无论魏晋无论: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 B.嘻,技亦灵怪矣哉! |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选出划线词词义相的一项()(2分)
A.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佛印绝类弥勒 |
B.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中轩敞者为舱 |
C.复:复前行不复出焉 |
D.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
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 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翻译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2)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
.“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3分)
(二)爱莲说( 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1)蕃(2)植(3)亵(4)鲜、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
B.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
(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释词
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②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解释划线词的古今义
①阡陌交通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欲与天公试比高 | B.初极狭,才通人阡陌交通 |
C.便舍船屋舍俨然 | D.渔人甚异之水陆草木之花 |
、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写出其中的两个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