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幼时记趣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②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拟:          ②强:          ③唳:              ④壑:        
翻译: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选段中作者讲述了幼时的什么趣事?结合选文,就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乐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二)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可爱者甚()②晋陶渊明爱菊()③清涟而不妖()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阅读下文,完成题(共4分)
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A.膝书() B.儿()
C.读() D.目视母面()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阅读《三峡》,完成文后问题。(共9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A略无处 ()B夏水陵 ()
C沿阻绝() D晴初霜 ()
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春冬时/而忘操B不疾也/徐喷
C间千二百里/虫旧曾有之 D渔者歌曰/而两狼之并驱如
翻译下列句子。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答:
文章为何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色?谈谈你的看法。
答:

阅读课内外文言文,完成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晚岚①;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②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③;至寒至腴,可拊④可餐。
注释
 ①岚:林中雾气。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③纨:白色的丝绢。④拊(fǔ):抚摩。
请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斗折蛇行()(2)心之()
(3)潭中鱼百许头()(4)其境过清()
翻译句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在语段甲中,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分)

(二)阅读《曾子妻之市》一文,完成题。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①。”妻适②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①彘:zhì大猪②适:到、去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顾为汝杀彘(2)妻之曰
(3)特与婴儿(4)遂彘也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一处。
曾 子 欲 捕 彘 杀 之
下列各句中的“之”与“曾子妻之市”中“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子欺之 B.乃记之而去 C.至之市 D.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翻译下列句子。
(1)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读完这则故事,你感受最深是什么?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