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某种群在某稳定生态系统中数量变化曲线,K代表的是环境容纳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后呈现动态波动 |
B.如种群数量的a等于K/2,则c等于2a |
C.种群数量小于c时,出生率不一定大于死亡率 |
D.如b与c的值相差不大,则数量刚超过b之后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
蝗虫精巢中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减数分裂过程,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次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被标记 |
B.只有半数精细胞中有被标记的染色体 |
C.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被标记数与未被标记数相等 |
D.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 |
水稻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感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网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红褐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
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亲本①和②、①和④杂交
C.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亲本①和③杂交
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将会看到四种类型的花粉且比例为9:3:3:1
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 |
C.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
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图像,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细胞均具有同源染色体 |
B.图中甲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此时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 |
C.染色体P和Q上的基因,在亲子代传递中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D.丁细胞代表次级精母细胞,如果P为X染色体,则正常情况下Q不可能是Y染色体 |
如图所示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ef段的细胞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
B.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消失都在ef段 |
C.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段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 |
D.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段的某一时期 |